基于非结构化P2P系统的搜索算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ixi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P2P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的P2P (Peer to Peer)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它改变了传统的C/S (Client/Server)模式,所有节点地位都是对等的,弱化甚至取消了中心服务器,这就对定位资源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快速、高效地定位资源,成为当前P2P研究的一个重点。与结构化P2P系统相比,在非结构化P2P系统中,由于节点异构性和动态性,拓扑结构随意性比较大,传统的搜索算法会导致大量的冗余路由消息,搜索效率较低。因此,研究高效的基于非结构化P2P系统的搜索算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现有的非结构化P2P系统的搜索算法进行研究,针对SmartSearch算法的缺点,引入在随机图网络中应用的One-hop副本机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非结构化P2P系统的搜索算法,即基于节点连接划分的非结构化P2P搜索算法(CPLA).该算法采用分段消息生存时间TTL(Time To Live),考虑底层物理网络结构,将搜索分为两个阶段,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搜索算法。该算法旨在保证节点覆盖率的基础上,尽量将搜索控制在本地范围内,减少冗余路由消息。基于CPLA算法,考虑节点近邻密集度,本文还提出基于节点近邻密集度的非结构化P2P搜索算法(PNDA)。该算法旨在以一定的资源开销为代价,进一步将搜索控制在本地范围内,减少冗余路由消息和节点响应时间。最后,基于仿真工具PeerSim,将本文提出的两种算法与SmartSearch算法分别从节点覆盖率、搜索平均跳数和流量开销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下,CPLA算法和PNDA算法的节点覆盖率较高;CPLA算法和PNDA算法的平均搜索跳数较少;当节点覆盖率相同时,CPLA算法和PNDA算法的流量开销较小。
其他文献
MPLS技术在流量工程、VPN、QoS等方面表现出了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对MPLS网络中分组转发与处理过程进行了介绍,描述了MPLS网络在工
分类是数据挖掘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其广泛应用而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当前的分类模型,根据其建模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产生式分类模型和判别式分类模型。产生式分类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纸质地图逐渐被数字地图所取代,然而数字地图的便利性与不安全性是并存的。数字地图的复制和传播具有低成本、高速度的特点,这些
本文对改进的蚁群算法及其在电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电机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对电机产品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优
移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项计算机技术。目前的移动无线网络按照网络节点运动模式的不同可分为传统的移动无线自组网(Mobile wireless Adhoc NETwork,
数据仓库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期的数据仓库,其构建和研究工作都是建立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基础之上。随着数据规模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车辆监控等提供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提出了有效管理移动对象数据的要求,推动了移动对象数据库研究的蓬勃发展。在移动数据库的研
有“墙壁上的博物馆”之称的敦煌莫高窟,以其精美的壁画和塑像文明于世,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巨大的游客流量使得洞窟在面临持续的自然侵蚀外,还要承受人为的影响
学位
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是一种应用于高速城域网的环形网络架构,并且拥有故障容忍与带宽使用率高等特性。在弹性分组环的拥塞控制中,公平性、稳定性、和收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