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纷纷采取加杠杆的方式刺激经济发展,加杠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通过加杠杆撬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下降,产生了债务规模高,资本流动低,偿债压力高,偿债能力低等问题,引发金融风险,甚至会导致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等影响极大、破坏力强的风险危机事件的发生。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国家为化解风险,纷纷采取去杠杆、降低债务规模的措施;而中国为刺激经济发展,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推行了经济刺激计划,各经济部门开启了通过加杠杆撬动经济发展的模式。随着近几年杠杆率的逐步攀升,我国债务规模急剧扩张;但资本回报率下降导致的各经济主体部门堆积的不良债务正向金融机构转移;同时,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当出现严重的不良贷款问题时,会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过度负债是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从债务视角分析金融风险的演化路径与化解方式是供给侧改革及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从债务视角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及债务与金融风险关系的研究大多处于理论层面,并且在理论分析时较多集中在研究政府部门或是企业部门等某一部门债务与金融风险关系的角度,较少从宏观角度对整体进行对比分析,也较少从实证角度衡量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本文则是基于中美两国债务规模的横向对比,以及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部门的纵向对比角度出发,理论分析、现状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总结出我国债务视角下金融风险的演化路径,通过借鉴美国金融危机后去杠杆的经验措施,总结归纳出我国债务视角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建议,具有研究意义和可参考价值。本篇论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篇论文选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通过总结风险、债务风险与金融风险的定义,界定出本文“债务视角下金融风险”的概念,从债务与金融风险关系的角度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并论述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为债务与金融风险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介绍了债务风险理论及杠杆率的测度,金融风险理论及金融风险的测度,债务与金融风险关系的理论等,将本文所研究的经济主体分为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部门,总结出债务视角下经济主体部门的金融风险演化路径,为现状分析与实证分析铺垫理论基础。第三章为中美债务规模现状的对比分析,通过横向对比中美两国债务规模及杠杆率水平,纵向对比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四个部门的债务规模及杠杆率水平,对比异同,了解我国经济部门的债务规模及风险程度,查找风险隐患,分析风险问题,为借鉴美国去杠杆措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为实证分析做铺垫。第四章为债务对金融风险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通过分别构建中美两国金融压力指数测度金融风险大小,将金融风险程度数量化;再通过债务与金融风险关系的VAR脉冲响应模型分析不同经济主体部门的债务对本国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从实证角度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债务规模增加,杠杆率提高会加大金融风险程度,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部门影响的差异,为参考借鉴美国金融危机后采取的政策措施进行铺垫。第五章是美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后经济主体去杠杆的过程及政策措施,结合前文现状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的总结去杠杆,降低债务规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经验教训,得到启示。第六章是债务视角下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在借鉴美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部门去杠杆,降低债务规模,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以及从实体经济角度、金融体系角度进一步优化改革的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界定债务视角下金融风险定义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债务视角下我国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部门的金融风险演化路径;通过中美两国横向、纵向的债务与金融风险关系的现状分析与实证分析,理论分析与实证模型相结合,更具有可参考性。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实证分析过程中由于选用了年度数据,数据跨度时间较小,在频数转化过程中存在数据损失;同时在金融压力指数构建过程中未纳入债券行业与保险行业,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压力指数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