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完善,落实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当前的评价体系,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关键举措,是监督财政支出合法合规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绩效预算管理水平向精细化、高效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政府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为解决我国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与财政赤字之间的矛盾,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设高效型政府,中央从1998年以来为使财政预算提高效率,开始了政府部门预算的改革。2003年,我国财政部门开始开展绩效预算及评价的试点工作,2005年财政部颁布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奠定了绩效预算评价的制度基础。2011年财政部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直至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继续提出要建立出全面、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近9年来,我国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虽然在改革过程中我国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行政单位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知如何开展预算绩效支出评价的问题。本文以一个行政单位—H省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为研究对象,对其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展开研究。以该部门项目支出为绩效评价对象,分析了其预算项目支出评价体系当前的设置、运行流程、以及相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评价系统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相关的评价结果未充分运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较差,系统整体缺乏安全性和连贯性,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如预算绩效观念的缺失、绩效评价专业人才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重构了该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从而更好的使系统为预算项目支出提供支持。该体系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评价的模式、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指标等,并且以预算支出的流程为主线,按照“投入一过程一产出一效果”四大环节设计出该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充分结合部门职能及项目的特点,分项分析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情况,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最后按照综合计分法计算绩效评价结果。目前,H省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度与流程上都不够成熟,希望通过本文对H省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给行政单位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模式提供有效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