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在大量高新科技和材料科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大国博弈的重要商品之一。研究人员发现在西太平洋的C-C矿区的深海沉积物泥浆中蕴含大量的稀土元素,具有非常高的开采价值。然而面对深海的高压环境和极限开采条件的限制,传统的采矿学和力学等理论难以解决深部开采出现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如何进行运输的问题。目前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常用的运输技术是管道输运,然而考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在大量高新科技和材料科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大国博弈的重要商品之一。研究人员发现在西太平洋的C-C矿区的深海沉积物泥浆中蕴含大量的稀土元素,具有非常高的开采价值。然而面对深海的高压环境和极限开采条件的限制,传统的采矿学和力学等理论难以解决深部开采出现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如何进行运输的问题。目前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常用的运输技术是管道输运,然而考虑到深海富稀土沉积物与地面土壤不同,具有高含水率和明显的流动性,这直接影响了稀土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沉积物在管道中的输运。目前国内外对于这种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流变特性及在管道中的流动规律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故而本文瞄准深海采矿过程中管道运输的研究前沿,针对深海稀土矿开采过程中如何实现流态化运输等问题,对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流变特性进行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分析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为其应用于我国深海稀土矿开采技术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采自太平洋C-C矿区的深海富稀土沉积物,通过土壤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比重瓶、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开展物理力学特性和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粒径较小,主要由粉粒、黏粒组成,其含量约占全部粒径的83%左右。具有高液限、高塑性、高比表面积。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石盐、长石、云母等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绿石等组成。显微结构主要由链接结构和蜂窝状的片状结构组成。2.使用美国Brookfield公司的RST流变仪对其流变特性和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以模拟集矿机行走剪切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作用。系统考虑了剪切速率、温度、含水率对样品剪切应力、屈服应力、黏度等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典型流变曲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固态阶段、固液转化阶段和态阶段,样品在剪切荷载作用下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性,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引入Herschel-Bulkley模型,建立了考虑样品含水率、温度变化的综合流变模型。与常温条件下相比,在低温环境下沉积物的剪切应力与表观黏度显著提高,表观黏度以及屈服应力随着沉积物的含水率的增加而下降。发现样品静置时间越长,样品屈服应力越大。3.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在管道内的输运状态进行模拟,系统探讨了管道直径、入口流速以及流变参数对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在管道内的流动状态和管道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口速度一定时,随着管道直径的增大,管道压降逐渐减小,并且管道直径较小时,压降降低的较快,直径较大时,压降下降的较为缓慢。样品在流动过程中,流速最大位置出现在管道中心处,管壁处速度最小,并且由中心向壁面处减小。4.使用安东帕MCR301流变仪按照频率扫描、振幅扫描的测试方式对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黏弹性进行了研究,模拟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样品的管道输运。黏弹性测试结果表明:当应变振幅γ(27)0.01时,样品表现出线性黏弹性行为,样品的相位角基本不变;当0.01(27)γ(27)0.1时,G’(29)G",样品表现出以弹性为主的非线性黏弹性行为;当γ(29)0.1时,G’(27)G",样品表现出以粘性为主的非线性黏弹性行为,在非线性黏弹性阶段,相位角随着剪切应变振幅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频率扫描结果发现样品线性黏弹性和非线性黏弹性阶段的临界应变幅值与频率无关,另外,在线性黏弹性区域内,振荡剪切频率对黏弹性模量影响较小,而对复合黏度影响较大。在双对数坐标下,复合黏度随着剪切振荡频率线性下降。5.基于采自太平洋C-C矿区的深海富稀土沉积物,使用分散剂、保水剂、增稠剂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化学添加剂对样品进行改性,对改性前后样品的流变特性、法向粘连力、触变性和黏弹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原状土相比,当分散剂-聚羧酸醚的添加比例为1.0%时,经过改性后样品的屈服应力和极限黏度、法向粘连力和法向粘连强度、触变特性、黏弹性模量均下降,样品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而经过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烷基铵盐以及烷基芳基磺酸盐改性后样品的屈服应力和极限黏度、法向粘连力和法向粘连强度、触变特性、黏弹性模量都随着试剂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流动性减小,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增强,不利于沉积物在管道内的流动。
其他文献
氨氮是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自然水体中氨氮的排放通常来自工业、农业以及生活污水。废水中过量的氨氮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膜吸收由于其能耗低、装置规模可控、设备构造简单和脱氨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使用静电纺丝法,通过两种不同的纺丝液体系制备了PTFE中空纤维膜,并通过控制静电纺丝和烧结条件进一步优化了制备工艺,制备出了具有高孔隙率、强疏水性和优异力学性能的膜材料。结合脱氨传
南海岛礁建设远离大陆,特别是应急建设易受海况、运距制约,而就地取材,有效利用广泛分布珊瑚礁坪和潟湖的珊瑚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高盐、高温和高湿等恶劣的海洋环境具有侵蚀作用,尤其氯离子渗透侵蚀珊瑚砂建构筑物。因此,营建“安全岛”、“生态岛”就必须考虑阻滞氯离子渗透,采用掺入极少量的氧化石墨烯(GO)到珊瑚砂砂浆,最大程度改善珊瑚砂砂浆阻滞氯离子渗透的性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本文在对比河
航天飞行器主结构舱是航空航天领域高端装备的关键部件,具有材料成本高、加工难度大、加工时间长等特点,对航天飞行器主结构舱进行再制造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航天飞行器主结构舱在疲劳载荷和腐蚀的作用下极易产生裂纹,裂纹的产生会对航天飞行器的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再制造修复前,需要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对裂纹进行检测并进行定量化表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通过布设在构件表面或嵌入构件内部的传感元件采集构件的运行信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有着宽禁带宽度、高击穿电场、高热导率等特点,是发展大功率、高频高温以及抗强辐射等技术的关键。电子器件在空间环境工作期间,会受到空间辐照粒子以及射线的影响,导致器件性能退化,从而影响航天器在轨服役的可靠性。迄今为止针对碳化硅功率器件的中子位移损伤研究较少,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对辐照前后电学特性变化的描述。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针对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以及场效应晶
锥形橡胶弹簧常应用于轨道交通之中,能起到减振、增加车辆舒适性的作用。橡胶弹性元件在工程应用中所面临的工况异常复杂,大变形与交变载荷的作用会对产品造成损伤,材料受到损伤后其疲劳寿命次数与刚度值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其损伤的大小将直接决定材料在工程中是否还能继续使用。因此了解橡胶产品的疲劳破坏因素与准确预测产品疲劳寿命至关重要。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综述国内外对于橡胶材料疲劳失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引起
钢-混凝土组合梁凭借着其在稳定性、抗震性、施工便捷性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在建筑领域得到了从业人员的广泛认可。但是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上述优点仅仅在其承受正弯矩作用时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由于混凝土材料与钢梁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处于负弯矩区域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容易出现混凝土板损坏、钢梁局部失稳的破坏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严重损害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针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在负弯矩区域出现的混凝土板
微流控装置在粒子操作、制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广泛应用于流体流动的控制和微粒子的处理。其中,微阀系统能够精确控制颗粒和流量,而倍受研究人员的青睐。传统的微阀系统需要借助昂贵复杂的外加仪器,限制了微流控装置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基于此,本论文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应变可调的裂纹和褶皱微阀的构筑策略。通过研究微阀尺寸与外加应变等相关机制,制备了基于应变可调裂纹及褶皱微阀的微流控装置,成功实现了
由于海泡石具有独特的孔道结构和优良的物理性能,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剂、除臭剂、脱色剂、过滤辅料、橡胶填料、肥料悬浮剂、洗涤剂、土壤改良等方面,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矿物原料。人们一般关注海泡石的物理性能和应用,而关于其力学性能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选取海泡石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海泡石的力学性能、离子和气体吸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海泡石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作为一种新型的楼盖形式,具有自重轻、施工方便、造价便宜等优势。在混凝土空心无梁楼板常用的内模材料中,薄壁空心箱体以空心率大、配筋率低、能节约更多的钢筋混凝土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目前,国内外对于薄壁箱型空心楼盖的研究多采用缩尺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它的变形和内力特征;空心楼盖宏观等效弹性模量具有典型的各项异性特征,其宏观(粗尺度)等效弹性模量受局部(细尺度)的空心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发现RNA三螺旋poly(U)(9)poly(A)·poly(U)在很多生物功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RNA三螺旋Hoogsteen氢键的弱稳定性,会导致整个RNA三螺旋结构的不稳定,从而限制在生物功能活动中的应用。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钌(II)金属配合物作为结合剂与RNA三螺旋结合,对调节三螺旋的稳定性具有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本文设计了一些新型钌(II)多吡啶配合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