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体增强TiO2纳米材料光催化活性及光解水制氢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u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Ti02纳米管阵列(TiO2NTs),醇热法制备了Ti02纳米颗粒(TiO2NPs),又借助微波辅助化学还原法在两种Ti02纳米材料上进行Ag纳米粒子(Ag NPs)负载改性,分别得到Ag/TiO2NTs和Ag/TiO2NPs。将制备的Ag/TiO2纳米材料应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评价其制氢性能,研究催化活性影响因素,并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增强光催化活性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测试(BET法)、光致发光光谱(PL)、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特征、晶体结构、光谱性能等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TiO2NTs为排列规整的管状结构,管径约100nm,管长约40μm。Ag NPs以单质形态均匀分散于管阵列表面,粒径范围为15-28nm,通过改变AgN03溶液浓度可以控制还原生成Ag的含量。TiO2NPs近似为球形粒子,粒径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25nm,AgNPs在TiO2NPs中分散性良好,适量减小了TiO2NPs的比表面积。AgNPs的负载可以有效抑制Ti02纳米材料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其中样品Ag/TiO2NTs-II和Ag/TiO2NPs-2.5%的抑制效果最佳。AgNPs在适宜条件下诱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将TiO2纳米材料的光响应范围扩展至可见光区,增强了材料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其中样品Ag/TiO2NTs-II和Ag/TiO2NPs-4%光吸收效果最佳。此外,Ag NPs的负载使材料的拉曼散射强度提高,也证实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存在性。同时以紫外光和可见光为光源,对两种Ag/TiO2纳米材料分别进行了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实验。以Ag/TiO2NPs为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牺牲剂体积分数10%,催化剂用量为0.4g,反应温度30℃。氢气平均生成速率最高可达379.9μmol/(g-h),产氢速率顺序为:Ag/TiO2NPs-2.5>Ag/TiO2NPs-3>Ag/TiO2NPs-4>Ag/TiO2NPs-2>Ag/TiO2NPs-1.5>Ag/TiO2NPs-1>Ag/TiO2NPs-0.5。以Ag/TiO2NTs为催化剂的氢气平均生成速率最高可达1.34μmol/(cm2·h),产氢速率顺序为:Ag/TiO2NTs-Ⅱ>Ag/TiO2NTs-Ⅲ>Ag/TiO2NTs-I。本文初步探讨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增强TiO2纳米材料光催化反应性能的机理。根据表征结果及光解水制氢实验推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通过形成强电场可增强光生电子的能量,这些电子更易转移并参与反应,从而提高光催化反应活性。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商务低成本冲击,行业壁垒降低,国内各行业企业都将面临冲击。企业如何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而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是
媒介融合环境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现状分析,有助于更好地面对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职业认同,提高综合素养。本文对上
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使得世界各国间信息沟通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了顺应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新闻的功能也亟需多元化。随着各国人民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需求日益增强,新闻翻译也日益
当前,通信市场的竞争同质化非常严重。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覆盖、质量差距在逐渐缩小;曾经的渠道、服务差距也正在被电商及新的业务办理途径给边缘化、弱化。三大运营商经营
该文从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出发,把压电变压器的性能归结为3个基本因子的函数,即机械品质因素、机电耦合因素以及电学品质因素。这3个基本因子同材料特性以及尺寸之间具有相对简
从7月1日起,国内三大运营商宣布全面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但对于老用户来说,特别是原来手机套餐里就有国内通用流量的用户,似乎并没有享受到此次资费调整的实惠。此外,并非所
报纸
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这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伊丽莎白。本文将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首先是通过她对达西的态
伴随着近年来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热潮,外国人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偏误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汉语中诸多偏误类型进行汇总归纳,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
聚乳酸(PLA)作为一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吸收性以及良好的力学和加工性能的可降解吸收高分子材料,是目前组织工程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材料。然而,聚乳酸材料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