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西琴(1882―?),又名卫中,英文名字是Alfred Westharp,美籍德国人。二十世纪初来到中国,进行教育试验与文化试验,提出了自己的哲学心理观、文化观、教育观。笔者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卫西琴的音乐哲学心理观、音乐审美观、音乐教育观。研究方法是文献学、美学思辨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法的综合运用。音乐哲学心理观——音乐是离“精神”最近的高级感官活动、是“精神力量”的最高创造与发明;音乐审美观——东方音乐是基于心理与意识的音乐、是表达意愿与自然的音乐、是反映感觉逻辑与哲学的音乐;而西方音乐是基于声学与生理的音乐。笔者根据卫西琴对东西方音乐的理解,依据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分析了中西音乐功能、审美与形式的差异。音乐教育观——废除音乐中阻碍精神表示的因素,提倡“动的音乐”(科学音乐)。卫西琴还强调了音乐与道德的关系。文章的研究突出两方面的价值,一是近现代音乐史的价值,二是中国音乐美学史的价值及音乐美学理论的意义。卫西琴作为德国人,对中国音乐——追求生活的安乐与生命的体悟极其仰慕。按笔者理解,二十世纪初以德国为中心展开的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人的精神无处安放,卫西琴选择东方音乐,是寻求一种生活的安乐与生命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