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吉庆街公共空间公共活动比较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ayuq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城市公共空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空间是公共活动发生的物质载体,公共空间的变化必然导致着公共生活的改变。在同一历史渊源下,通过研究新、老两种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从而研究新、老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和异同,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本文针对武汉新、老吉庆街中公共活动和公共空间,通过平行比较法进行研究,并以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作为辅助。首先确定新、老吉庆街的比较研究基础,即以公共活动来串联新、老吉庆街的可比关系,其次进行样本的调查研究,记录相关数据和行为特征,发现公共活动的聚集现象和活动与空间的对应关系,接着按照公共活动的种类对新、老吉庆街的公共空间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提出比较研究的结果:分别以步行空间和街道空间为物质环境基础的新、老吉庆街,对公共活动的承载能力完全不同,这是造成新吉庆街的民众评价较低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结论: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原有公共空间的文化渊源和其中市民的生活、使用方式,才能成为符合市民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合格的城市公共空间。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现代文明的冲击,城市住区的规划设计手法和策略不能有效解决农村传统村落的更新问题。乡土居住文化在传统村落肌理形成的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对当代
随着全国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规模亟待扩大,这样一来高校需要更多的建筑面积来支持教学活动,同时高等学校已经存在的一批老建筑成为更新换代最
学位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巨大的人口基数导致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城市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农村城镇化或者半城市化则成为我国缓解城市化压力的必由之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城市化的进程速度非常快,城中村问题暴露,而文化危机也就此衍生,一方面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建设的必经过程,一方面是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传承情怀,如何在二者中
随着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城市用地的扩张逐渐受限,促使城市向内部获取更多发展空间;同时,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推动了空间结构的变化,作用于城市内部以老工业区为代表的低
学位
随着城乡统筹纳入为国家发展战略,乡村地区迎来迅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此同时,全球聚居文化日益趋同,多样的生活体验成为人们的共同需求。桂北山区历史的、传统的和特色的生
全文以作者参与的吉林金珠山地休闲度假区生态设计实例为研究基础,结合国内外生态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吉林金珠山地休闲度假区生态设计展开论
校园的室外空间环境是构成大学教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教学环境重要性的不断认识,知道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教室内,任何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都属于教学环境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