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比较施行同一序列治疗计划的49例病例不同年代间、不同中心间的治疗效果,摸索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模式,同时通过裂隙严重程度与上颌骨生长的关系的研究,及上颌骨生长的多水平模型的建立,协助临床预测上颌骨的生长.对49例病例的治疗效果分别从上颌骨生长、牙合关系、鼻唇区域软组织形态等方面进行不同年代间、不同中心间的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代间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而两中心比较,A中心的治疗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牙合关系上.结合两中心多年工作状况,认为这与A中心涉及的手术医生相对较少有关,因此认为,统一规范的唇腭裂序列治疗计划对治疗结果的稳定很重要,同时,参予治疗的医师的稳定有助于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也有利于保证长期临床评价的科学性.在裂隙严重程度与上颌骨生长关系的研究中,对48例UCLP婴儿牙槽突裂隙宽度与其9岁时的牙合关系以及其中26例9岁时上颌骨测量值做相关性研究,发现裂隙宽度与9岁时牙合关系没有相关关系,而与上颌骨的长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研究结果提示不同治疗模式下裂隙严重程度与上颌骨生长的相关性不同.通过同一中心长期追踪的28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4~18岁的生长数据,成功地建立了SNA、ANB的多水平模型,发现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上颌骨发育不足,SNA随年龄增加持续减小;下颌骨由于相应的代偿性变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前向生长趋势;上下颌骨间关系随着生长高峰期的到来,Ⅲ类趋势增加.而与相关研究结果比较的结果,提示延迟硬腭裂修复可以提前至4~6岁,以减小残余裂隙存在带来的不便;而延迟修复虽然对上颌骨生长仍然有影响,但最终上下颌骨间关系较早期修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