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感戴文化浓郁的文明古国。一方面,感戴作为一种情感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感戴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与个体的幸福感、人格特质、亲社会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服刑人员作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特殊群体,对其感戴这一积极心理特质进行研究,会对提高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的被试主要是监狱服刑人员,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两个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服刑人员感恩戴德的心理特质进行分析和干预,其具体用意有两个:其一,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服刑人员对感戴的内隐认知表征两个角度出发挖掘出与感戴这一心理学特质的契合点,使“感戴”这一心理特质的研究更富有中国本土化色彩;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采用艺术化团体辅导这种特殊的团体辅导形式对服刑人员的感恩戴德特质进行实验干预,旨在以此为切入点,提高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积极心理的表现力。研究1:从儒墨两家的传统思想和服刑人员对感戴的认知出发,挖掘其与“感戴”这一心理学特质的契合点,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并辅之以内容分析、聚类分析来分析收集儒墨两家核心思想中所渗透的感戴特质和服刑人员的感戴内隐表征,从而探究出感戴的四个内容维度。结果显示:儒墨两家传统文化和服刑人员认知表征中所渗透的感戴内容维度主要分为四项:感戴父母、感戴同伴、感戴环境、感戴生命。此外,修订适用于服刑人员的感戴程度量表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经修订《服刑人员感戴程度量表》适用于监狱服刑人员这一群体。研究2:应用艺术化团体辅导这一特殊形式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实验干预。通过干预旨在提高服刑人员的感戴水平。该实验干预主要分为间歇性干预和持续性干预两种方式。前期以间歇性干预为主,基本过程为热身活动、团体辅导的实施、活动后的分享和领悟。每周两次,共进行6次干预。后期以持续性干预为主,主要在第一轮干预结束两个月后,进行持续性干预,共进行2次。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艺术化团体辅导对服刑人员感戴总分有积极影响(P<0.001);(2)在“感戴深度”、“感戴广度”、“感戴密度”、“感戴频度”各因子上,组间比较结果为:干预组>对照组;(3)通过艺术化团体辅导的干预,服刑人员对父母、同伴、环境、生命的认识更为客观,表现出更多的珍惜和感恩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