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与网络传媒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阿伦特及哈贝马斯等人关于“公共领域”的研究,分析他们思路上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历史环境和媒介条件。由此,将这些前人和他们的研究纳入关于这个理论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在本文看来,阿伦特等前现代气质的学者固有的“精英/大众”等级观念妨碍了其主张实现“平等”的公共领域思想的展开;而其继承者,哈贝马斯等现代气质的学者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显得较为客观严谨一些。在本文看来,哈贝马斯对于公共领域理论的建立到达了他能够做到的上限,是由于他的现实性和严谨作风使得他没有跨越现实的媒介条件探讨可能性之外的理想。因为,在他所在的传统媒介环境之下,“大众”没有可能进入狭窄的传者领域,而在他所建立的理论之中,现代的“公共领域”是需得建立在大众传媒基础上的。在传统传媒的技术条件限制下,传者与受者相分离、精英与大众相分离,媒介的掌控权始终在精英阶层手中。 但是当世界进入了网络媒体时代,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网络媒体具备了让几乎所有人都能进入传者平台的技术力量,于是媒介的权利分散到了每一个人手中,话语权的平等成为了可能。本文叙述了网络媒介所具有的革命性优势,并且以BBS的具体实现形式为例,论证了网络媒介之上无边界“公共领域”的产生。作为新的公共领域理念,在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基础之上,根据媒介现状,消除了经典理论的诸多樊篱。比如说,把关人概念失去意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必须重新讨论。同时,根源上的差异在于,新的公共领域理念是建诸后现代颠覆崇高的思想,这要求赋予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平等的地位,尊重
其他文献
能源是目前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能源开发利用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经济繁荣。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不仅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相关,而且还是影响国际政治
21世纪是以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首先,网络经济时代的高科技扩散速度不断
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的碰撞和交融,必然要将教育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育推向国际化,这是历史的轨迹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土地征收是国家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按照法定程序,强制性取得他人的土地所有权并给予补偿的一项土地管理制度。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私有者的土地产权并不是绝对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