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鹳(Ciconia nigra)属鸟纲(Aves),鹳形目(Ciconiformes),鹳科(Ciconiidae),鹳属(Ciconia)。当前对于野生黑鹳的研究主要为在繁殖地对其进行繁殖生态研究,种群数量统计,迁徙行为等。纵观过去的研究史料,研究多集中在新疆、山西等地,而对北京地区黑鹳生态学的系统研究仍是空白,本次研究收集了黑鹳在北京十渡自然保护区的种群数量、食性、行为变化和生境特征等数据,为今后对黑鹳生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弥补在北京研究的不足,并对有效地保护黑鹳种群提供科学数据和保护建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黑鹳种群数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大体表现在9、10月份受旅游因素的影响较大,游人活动对黑鹳的取食、栖息形成影响,黑鹳不得不在每天凌晨和傍晚取食,以避开游人活动高峰,可视数量呈现低谷;11月份,黑鹳开始出现集群行为,准备迁离,到11月底数量减至最少;12月黑鹳数量开始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黑鹳迁入十渡保护区越冬和部分南迁的黑鹳暂时在该地中转;2月开始,黑鹳数量又开始下降,推其原因为拒马河流域水位明显下降导致黑鹳食物迅速减少,大量黑鹳迁离此地。2.通过对黑鹳觅食的直接观察和取食地的样方调查表明,黑鹳是一种动物性食性的鸟类,在十渡自然保护区的主要食物是鱼类,辅以螺类等软体动物。黑鹳的觅食行为有两种,一是伫立观察后突然啄食:一是一边行走一边啄寻,啄取完成后还有一小段时间的观望行为。3.对黑鹳日活动规律和行为特征进行了观测,黑鹳行为主要记录了觅食、伫立、运动、理羽、休息、其它等6类,其中以觅食和休息为主,两者在日活动行为比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且不同的时间段各行为发生的比例不同,早晚期间觅食行为发生的比例较大,中午休息、理羽发生的比例较大,这种差异主要受到气候和食物丰富度的影响。4.利用生境选择指数对黑鹳生境作出评价。根据十渡自然保护区环境特点将黑鹳栖息的生境归类为灌丛湿地、河漫滩地、鱼塘、河流和湖泡5种,生境选择指数显示,黑鹳偏好在灌丛湿地和河漫滩地栖息,回避鱼塘、河流和湖泡。黑鹳觅食生境选择与植被因子、警戒因子、人为干扰因子、地形因子、水源因子以及土壤因子有关。表明黑鹳喜欢在地域开阔、乔木较少、人为干扰强度低、水质良好的地方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