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y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ransection of the 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 TCST)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粘膜及粘膜下炎症,为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是肠道常见的疾病之一,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该病在治疗方面尚无重大突破,仍以传统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氨基水杨酸类和免疫抑制剂三类药物为主。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一种临床较常用的阻滞技术,除广泛应用于疼痛疾病的治疗外,也正在日益广泛地用于其他的神经性、内分泌性及免疫障碍性等非疼痛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大鼠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是模拟人类长期SGB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本研究观察大鼠TCST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清洁级)72只,体重245±5g,随机分为三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TCST组,每组各24只。在实验室适应性饲养1周后,首先制备UC模型:实验前,各组大鼠48h禁食不禁水,然后用戊巴比妥钠30mg/kg ip麻醉,将直径为2mm的硅胶管经肛门插入肠道深约8cm,A组快速注入生理盐水1ml,(5s内),作阴性对照;B、C组快速注入4 %乙酸1ml,快速注入后捏紧肛门,提取大鼠尾巴令鼠头部朝下,以防注入液倒流,30s后,用生理盐水3~5ml冲洗两遍。造模24h后,各组大鼠均颈部脱毛,常规消毒,颈部正中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于胸锁乳突肌内缘、气管旁可见颈总动脉、白色较粗的迷走神经和灰黄色较细的交感神经;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腹侧面可见一略微膨大的颈上交感神经节,A组和B组均只暴露右侧颈交感神经干和颈上交感神经节,不离断颈交感神经干,缝合切口;C组则在距颈上交感神经节下3mm处离断颈交感神经干,并将断端结扎,缝合切口。离断侧均即刻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眼裂变窄、瞳孔缩小、耳廓发热或前肢皮温升高等征象,而对侧无明显改变,证明TCST模型制备成功。自造模之日起,观察大鼠体重及一般状况,并分别于术后3天、7天、14天每组各取8只禁食12小时后经心脏穿刺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用平衡法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及用L-精氨酸(L-Arg)法测定iNOS活性和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取全部结肠,肉眼观察结肠变化并进行评分,剪取肉眼可观溃疡坏死的组织块约500mg ,制成10%组织匀浆用上述同样方法检测IL-6、NO含量及iNOS和SOD活性;再留取病变最明显处2cm×2cm大小的组织2~3块,10%福尔马林固定,制作病理切片。结果:与A组比较,B、C组血清及肠组织中NO及iNOS活性均升高(P<0.05),但C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与A组比较,B、C组血清及肠组织中SOD活性降低(P<0.05),但C组降低的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与A组比较,B、C组血清IL-6浓度均升高(P<0.05),但C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动物的一般情况模型对照组的大鼠在前3天几乎无粪便排出,并可见精神萎靡、竖毛、拱背、蜷卧少动、厌食等现象;第3天后,出现不成形稀便,大便次数增多,并伴有脓血及粘液,肛周粘膜质地变脆,触之易出血;第14天时出现大便成形约50%。TCST治疗组在前3天全身症状比模型对照组减轻,精神好转,偶见稀便;第7天时较少出现大便成形(约30%);第14天时TCST组的大便成形者达80%。正常组对照组大鼠活泼易动,皮毛光亮,饮食正常,无死亡。大鼠肠粘膜肉眼观察及病理的变化第3天时,B组结肠组织大体观察,表现为节段性分布的小溃疡,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镜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灶性糜烂,粘膜腺体破坏,粘膜固有层内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少量的嗜酸性细胞浸润,有的出现隐窝脓肿。C组结肠组织大体观察,溃疡减少,粘膜充血、水肿轻于B组。镜下表现为粘膜表面散在点状糜烂及溃疡形成病变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第7、14天可见两组大鼠结肠粘膜的溃疡旁逐渐出现上皮修复,腺体增生,灶性糜烂、炎细胞浸润等逐渐减轻,但TCST组改变程度强于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结肠组织大体观察见肠管粘膜皱襞纹理清晰,未见糜烂及溃疡。光学显微镜观察见大鼠结肠粘膜上皮完整、连续(但不整齐) ,腺体排列规则;结构清楚、分泌功能活跃,粘膜、固有膜内血管纤维间质正常,肌层无异常。结论:TCST能降低UC大鼠NO、IL-6含量及iNOS活性,提高其SOD活性,从而减轻对结肠粘膜的损害,促进UC的恢复。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和相关数学知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立足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生活学习情境中导入新知,在实践学习操作中探索新知,在模拟现实情境中巩固新知,在实现生活拓展中升华新知,从而促进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道,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二位和女性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男性结直肠癌新发病
摘要:新课改后教育观念随即有了一定的转变,在这样的转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探究式与体验式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数学中两种模式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对体验式与探究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提高两种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体验式;探究式;对比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中,由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师通过采用协作式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团结协作,更好的掌握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就协作式学习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如下论述。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协作式学习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地位日益提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愈发注重其思维、素养的发展。对此,就要加强重视,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积极改善,大胆创新,借助课堂的优化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在授知过程中渗透思想方法,以此深化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完成课堂预期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策略  所谓“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依靠数学知识内容制定的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一点,不仅能促进
摘要: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与依据,只有确保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能符合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为学生更顺利地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知识提供保障,才能降低学习难度,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本文就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促进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学习起点;中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理念倡导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在日常教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无论是情景教学法或者本文将论述的“导学互动”法,其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正确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将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反思,注重互动几个方面浅要论述“导学互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
摘要: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是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在这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分层作业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对初一数学分层作业评价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首先简要分析了初一数学分层作业评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初一数学分层作业评价的应用工作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一数学;分层作业评价;应用策略  作为“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课外作业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