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滩海西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是辽河油田后续勘探开发的主要接替领域。由于勘探资料的局限性,前人在该地区的研究程度相对较弱,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因此,详细开展滩海西部地区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为此,本文在大量岩心宏观和微观特征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滩海西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的沉积特征、沉积相、砂体展布、沉积模式及沉积演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文从岩石成分、沉积构造、粒度分布、古生物、测井相及地震相等方面入手,详细总结了滩海西部各类沉积相相标志特征,为滩海沉积相的识别和划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通过相标志的识别以及对砾岩含量、砂岩含量、砂岩厚度、泥岩颜色及碎屑组分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滩海西部地区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滩坝五种储层沉积相类型,并存在西部凸起、葫芦岛凸起和中央低凸起三个主要的物源区。其中,西部凸起为西部斜坡带提供物源,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底扇沉积。葫芦岛凸起为其周缘提供物源,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中央低凸起为东部陡坡带提供物源,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沉积。研究过程中,针对滩海西部地区钻井少且分布不均等难题,提出并采用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和手段进行分析。包括FCM多属性聚类地震相自动划分技术、多属性神经网络砂体预测技术、古地貌恢复技术、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技术,提高了沉积相分析的可靠性。通过对滩海西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研究,明确了各层序内沉积相分布及时空演化规律,探讨了构造、古地貌及物源等因素对沉积砂体的控制作用。认为在层序低位体系域时期,砂体含油性较好,剖析了重点地区岭南斜坡带低位域的沉积微相分布。同时,利用时频分析技术,提出了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滩坝等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时频旋回特征,为该区的勘探提供了沉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