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是在当前形势下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的提出,为多年来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再一次的加入了新的元素,其社会影响必将深远而持久。那么,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普通中学的“一校一品”工程的基本构想,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校一品”工程,真正发挥其作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突破口的重要价值,是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从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构想实现学校体育“三位一体”总体目标的可能性与科学性进行阐释,同时对于几种具有典型性的“一校一品”工程的实践模式进行概括,发现其特征、经验、问题与不足,提出优化建议。从研究目的出发,在研究现状中重点梳理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运动技能学习教材的排列方式、运动技能学习对于体育课程目标实现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对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的涵义、实践溯源和理论依据进行阐释,并对当前“一校一品”工程实施的主要模式加以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研究认为: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正确处理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以“个性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提升;保证了运动技能学习的“过度练习”与“类化学习”的需要,有利于掌握运动技能;通过建立运动愉悦信念,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增加“主动运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强化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当前“一校一品”工程的主要实践模式包括政府支持领导模式、校内外资源整合模式、校本特色项目开发模式。针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实践方案:加大政府支持、建立相关机制、促进活动开展、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引进师资、建设场地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