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红移大质量宁静星系(QG)的研究最近以来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大质量宁静星系的数目在高红移和低红移都比较少,然而在中等红移(红移1~2)处,数目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红移大质量宁静星系(QG)的研究最近以来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大质量宁静星系的数目在高红移和低红移都比较少,然而在中等红移(红移1~2)处,数目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至于这些高红移大质量宁静星系形成原因引起天文学家的广泛猜想。最知名的猜想莫过于星系并合模型。然而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并合模型并不足以解释高红移大质量星系形态上的急剧变化。因此有一种新的理论认为高红移大质量宁静星系的前身或许是更高红移处的大质量恒星形成星系(SFG),并且这些星系通过自身恒星形成活动的熄灭最终演化成为大质量宁静星系。本论文中,我们尝试利用GOODS-S场和COSMOS场的数据,挑选出高红移不同区间的大质量宁静星系和恒星形成星系,并且进行物理性质上的比较。从中推测看看哪一种大质量宁静形成的理论更符合观测结果。我们结合CANDELS-GOODS-S场和COSMOS极深场的数据,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HST/WFC3)的图像以及多波段测光来研究红移1-3之间的大质量星系的结构,恒星形成活动等等的演化特征。大质量的致密星系被通过静止系UVJ方法划分为致密的恒星形成星系以及致密的宁静星系。我们发现红移在1到2之间的致密的宁静星系在形态,颜色以及成团性上与红移在2到3之间的致密的恒星形成星系很相似。结论支持了在红移2附近,致密的恒星形成星系由恒星形成活动熄灭演化成为致密的宁静星系的模型,以及致密的恒星形成星系很可能是致密的宁静星系的祖先的假说。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对水超脉泽Seyfert2型寄主星系的射电特性进行系统的观测研究。观测使用了德国Effelsberg 100米射电望远镜,在四天时间内对35个有探测到水超脉泽辐射的Seyfert2星系(
设G = (V,E)是一个图。图G的一个外部划分是对V的一个二部划分并且要求每个顶点至少有一半的邻点在其它部分。若划分V=V1∪V2满足|V1| = |V2|,则称其为一个平衡划分。若||V1|
Argonaute (AGO)蛋白是 RNA 诱导沉默复合物(RISC,RNA-indeced silencing complex)的核心元件,能够与小RNA结合,对靶基因进行剪切或抑制其表达。小分子RNA是生命活动重要的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凸优化问题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研究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大重要工具.本文主要考虑一类源于实践应用中的凸优化问题,
回文结构是一种旋转对称结构,它既有序列的信息,又有结构的信息。它广泛地存在于真核生物及原核生物基因序列中,并且在这些基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有研究表明,很多疾
令N是所有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对于集合A,M (?) N和元素n ∈ N,令p(n,A,M)表示n的形如n = ∑a∈Amaa的表示形式的个数,这里规定对于所有的a∈A都有ma ∈M∪{0},并且对于仅仅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Cx40、Cx43表达的差异对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Transwell小室建立VEC-VSMC共培养模型,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ng/ml)刺激,检
《五体清文鉴》(1795)是清朝乾隆年间编写的一部五种文字(满文,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的分类辞书。内容涉及到语言、文字、历史、种族、地理、农牧业、动植物等社会
应用自然边界归化理论和区域分解算法的思想,研究二维Kardar-Parisi-Zhang (K-P-Z)方程外问题基于自然边界归化的Schwarz交替算法.首先,引入Cole-Hopf变换将原方程进行转化,
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的中心以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为引擎,周围是环绕着黑洞旋转的吸积盘。黑洞吸积周围的物质,将引力能转化为辐射能,由于吸积的物质具有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