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掺杂氧化铈基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能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氧离子导体固态电解质的一员,氧化铈基材料由于其在中温条件(600800°C)下优异的离子导电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但是,该材料的大规模应用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在低氧分压和高温下,氧化铈会发生Ce4+向Ce3+的还原,导致电子电导;晶粒尺寸对总电导率的影响存在争议;对于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对氧化铈基材料的离子电导率的影响没有统一的认识,常规的对氧化铈的改性主要围绕在单掺杂。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如下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尺度的SDC20粉末,通过控制烧结温度,制备了晶粒跨度为128533 nm的样品,研究了晶粒尺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晶粒尺寸范围内,晶粒电导率和总晶界电导率随晶粒的长大而增加,比晶界电导率随晶粒的长大而下降,样品的总电导率最终随晶粒的生长而增加,并且在1200°C下烧结的晶粒尺寸为233 nm的样品拥有最佳电导率,在650°C时为1.53×10-2 S/cm。通过控制SPS烧结的升温过程,制备了两种升温速率下不同温度烧结的SDC20电解质。研究发现,升温速率越快,晶粒越细小,在950°C时,采用100°C/min烧结的样品的晶粒平均大小为(55 nm),晶粒随烧结温度的升高逐渐长大,在1200°C时,采用50°C/min升温速率烧结样品的晶粒长大至645 nm。在电导率测试中,采用50°C/min升温速率烧结的材料表现出了最优异的综合性能,在650°C时,电导率为1.66×10-2 S/cm,大于100°C/min烧结样品(1.23×10-2 S/cm)及常规烧结样品(1.53×10-2 S/cm)。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钐钆共掺杂的铈基粉体(SGDCX,X=020),XRD测试表明,所得样品具有良好的立方萤石结构。Gd掺杂量为1 mol%的样品拥有最高的相对密度,达到了97.14%。电导率测试表明,随着钆含量的增加,总电导率先上升后下降,钆含量为1 mol%的电解质表现出了最高的电导率,在650°C时为1.59×10-2 S/cm,且活化能最小,为0.75 eV。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传播各类信息,充斥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人们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自由而多样。因此,如果图书馆继续沿用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必然会导致图书馆读者
分析比较了C/S和B/S体系结构,介绍了题库的实现技术,对题库的设计过程做了详细的说明,在保证组卷的随机性、无重复性的原则上.介绍了采用背包算法解决组卷问题的过程。
学习策略对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应该接受相关训练,选择并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重点介绍教师训练学生了解并能够使用适当的策略的三个步骤,最终达到使
构建县级图书馆主动服务的长效机制,是当前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急需研究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文章根据县级图书馆的基本状况调查,分析了县级图书馆用户需求的新特点,提出了县级图
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现状,通过分析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控制图书馆业务外包的风险。提出了关于图书馆职能定位问题的探讨。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资产资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资源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信息资源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