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的挣扎与回归--苏青写作悖论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青作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无论是她离婚后为生活而写作艰辛,还是对家庭生活、世俗生活的生动而立体的描写,都对中国式“娜拉”形象进行了丰富而富有特色的诠释,成为和张爱玲并驾齐驱的“双子星座”。本文力图从苏青写作行为和作品特色出发,以中国娜拉形象为切入点,探索苏青写作的意义。   第一部分主要从苏青的生活经历、文学创作的过程来分析。在上海沦陷时期,苏青等人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为创作基础,作品中渗透着女性对平凡岁月日常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苏青敢于走进世人面前,以大胆的书写自我经历,将生活的困境细致而立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她以谋生而写作,以自己的奋斗史诠释了”娜拉”之路。   第二部分主要从苏青作品进行分析。苏青是以一个现代女性——或者说出走以后的“娜拉”——的实际经验,践行了五四启蒙运动的理想和妇女运动的成绩。她所展现的世俗生活中种种女性形象,赋予了娜拉凡俗而真切的女人天性,以平静的写实作底子在现实的家庭婚姻生活中和都市生活场景中揭露了冷峻的现实。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苏青写作本身出发,对新与旧的悖论,挣扎与回归的悖论进行剖析,说明苏青写作的意义在于既包括了对女性自身弱点与劣势的正视与认知,还包含了对男权社会现实的批判。   苏青正是以女性特有的博大胸襟冲破了现代文学史中男性的启蒙与救亡的双重藩篱,将写作回归到了平常,将女性回归到了另一个意义话语领域之下,以“智慧的痛苦”赋予了娜拉形象新的张力。
其他文献
由新华日报举办的新华高峰会目前已经成为江苏省三大知名论坛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6年第九届新华高峰会邀请了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围绕经
赏石雅集  由赏石联盟主办,倡导“艺术赏石、文化赏石”,秉持“做到位、玩到家、雅到底”的理念,于2015年12月28日-2016年1月28日邀请书法绘画家、文人、艺术家、收藏家等开展传统文化赏石雅集,以书法、绘画、香道、盆景、家具、瓷器等与石搭配展演的一系列艺术创作活动,全面展现层次丰富的艺术特色,属首次各艺术门类联展。  联盟元素  形体较小的赏石作为案头清供,复以诗记之,以文颂之,营造了浓厚的
针对深窄腔、无拔模(90°直壁)、高硬度锻造类模具的加工特点,以某车型曲轴校正锻造模为例,对其数控加工工艺及刀具选择、刀具切削参数的确定进行一些探讨,为该类模具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