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网络环境下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wu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侵检测技术是继“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传统安全保护措施之后的新一代安全保障技术。它与防火墙、病毒防护、漏洞扫描、数据加密等技术一起,共同构筑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多层防护体系。近些年来,入侵检测技术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随着大量高速网络技术的出现,入侵检测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保障系统及时、高效地分析,处理大量的网络数据包,减少甚至避免丢包现象的发生,是每一个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都要面临的问题。作者对以Snort为代表的开源入侵检测系统中各个主要模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数据包捕获和规则匹配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瓶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论文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网络数据包捕获模块以及分析检测技术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采用了基于协议的分流技术。海量网络数据包按照协议类别,被分流到不同的分析处理模块。这样不仅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效率,而且也增强了系统自身的抗攻击能力,即使某一个分析处理模块无法正常工作,也不会影响到其它的分析处理模块。在网络数据包捕获模块的设计上,论文采用了零拷贝数据包捕获的设计方案(ZCPCP)。它的主要思想和最大优点就是通过用户层和网络接口的直接交互、避免数据包在内存的多次拷贝。这样使得数据包的行走路径缩短,极大地节省CPU的开销,为上层更复杂的处理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入侵检测技术上,论文采用协议分析技术与模式匹配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这样做的优势是: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协议的高度规则性对数据包进行预处理,快速探测某些攻击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模式匹配算法对数据包负载中的内容进行特征匹配。在此,本论文通过详细分析BM模式匹配算法,对BM算法进行了一些改进,设计了增强型BM算法——EBM算法。同BM算法相比,EBM算法具有更大的文本指针偏移值,更少的字符匹配次数。另外,论文还对入侵检测系统规则库的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即:进一步细化了规则的分类和在规则树中引入了动态调整机制。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规则树的深度和使得规则树的结构能够根据网络入侵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各个规则节点在规则树中的位置,从而减少不必要搜索路径,提高系统的检测效率。最后通过在Linux操作系统(FedoraCore.V5)上的实验证明,改进后入侵检测系统性能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他文献
Web服务是以XML为基石的、开放的Web规范技术,同时作为面向服务架构的最主要实现形式,Web服务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家击剑队信息化平台"是由国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和工艺技术的提高,数字系统的性能越来越强,集成度也在迅速提高。特别是在系统芯片SoC(System-on-a-Chip)出现以后,业界对缩短芯片的设计开发周期、缩小产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无线网络的带宽将呈现大幅度的增长。这给移动应用带来无限的契机。对于移动可视电话这样的多媒体应用来说,由于视频数据量往往比较大,2.5G带宽还难以承受较高
最优路径算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传统的最优路径算法主要是在静态网络下求解单一约束条件——结点之间路径长度下的最短路径,在算法求解之前该值是确定的,并且是可知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测控网络,在军事、工业、环境监测和医疗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随着它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般学习算法使用全体训练样例去构造分类器,全体训练样例中往往包含噪音数据,冗余数据。但是有的算法对噪音数据特别敏感,有的算法对于大数据集效率特别低。样例挑选算法是
考试分析与评估是对教学水平、学习效果、考试及试卷质量的综合评定,是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科学化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对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学方向和教学模式的导引以及教
长条薄片新型刨花数控加工技术是国际人造板工业走进我国的高新技术。本文研究的课题就是为了提高新型人造板的质量和档次,实现加工参数的智能化和数控化,从而提高加工高档新型
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通常对工作流模型进行严格的定义。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工作流实例在运行过程中常常需要偏离预先的定义。由此,引出了柔性工作流的概念。如何解决工作流实
本文研究了无线网状网(WMN Wireless Mesh Network)的相应关键技术及其特点。WMN由网状路由器节点和客户机节点组成,其中的网状路由器节点组成了无线网状网的网络骨干,其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