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八年生闽楠、木荷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闽楠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温度、叶片水压亏缺、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等不同光合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测定,并测定光响应曲线。主要结果如下:(1)闽楠在前3年生长较缓慢,到第5年后,生长逐渐加快,材积生长量随树龄增加而增加,表明闽楠是一种速生期较长的树种。(2)春秋冬三季闽楠上下部叶Pn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型,夏季呈双峰曲线型,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不同季节Pn日均值由大到小排列为夏>秋>春>冬。(3)春秋冬三季闽楠上、下部叶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型。夏季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型,12时出现蒸腾“午休现象”。不同季节Tr日均值由大到小排列为夏>秋>春>冬。(4)在春季,闽楠上下部叶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夏季和秋季呈现“双峰”曲线,冬季呈现“三峰”曲线。不同季节WUE日均值由大到小排列为春>冬>秋>夏。(5)不同季节的叶片温度变化趋势均为单峰型,但达到峰值的时间略有不同。各个季节的同一时刻上下部叶片温度都十分接近。总体来说,上下部叶片温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夏>秋>春>冬,这与气温高低的排列顺序相符。(6)不同季节上下部叶片水压亏缺日变化均呈现出“单峰”曲线。上下部叶相同季节呈现完全相同的走势。不同季节之间Vpd1的排列顺序为夏>春>秋>冬,且春夏两季Vpd1值显著高于秋冬两季,表明春夏两季闽楠光合能力较强,为生长旺盛期。(7)各个季节清晨胞间C02浓度相对较高。总体而言,各个季节闽楠胞间C02浓度日变化和净光合速率速率日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春秋冬三季,上下部叶片胞间C02浓度日变化都呈“U”型曲线,夏季呈“双谷”曲线,“午休”现象明显。冬季,Ci日变化相对比较平缓。不同季节的Ci日均值排列顺序为冬>春>秋>夏,其中春秋两季均值较为接近。(8)春秋冬三季上下部叶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夏季呈“双峰”曲线。总体来说,上部叶气孔导度均略高于下部叶,其中夏季和秋季的差异略大,而春季和冬季上下部叶之间气孔导度的差异较小。不同季节之间Cond的排列顺序为夏>秋>春>冬。(9)Pn值随着PAR值增加而增加;在光合有效辐射为0时,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净光合速率均为负值;在低光照下,Pn随光照的增加快速升高;随着PAR继续增强,Pn仍呈上升趋势,但趋势明显趋缓;随后随着光照强度的继续增加,光合速率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逐渐趋于平稳,但光抑制还不明显。但PAR超过一定程度后,Pn开始出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