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面积达250×104km2,平均高度达到4500m。自青藏高原快速隆升以来,对大气环流产生重大影响,形成东亚季风,对全球环境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集中于较大范围内的古环境变化规律研究,对于湖泊古环境的研究多集中于纳木错、扎布耶等地。在藏北对晚更新阶段环境与沉积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文选题为西藏改则地区热那错湖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演化研究,探讨热那错地区对高原隆升以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发展趋势。以构造地质学为基础,通过遥感解译等方法,对热那错成湖构造进行解译,并对热那错湖积阶地抬升进行定量计算;运用沉积学原理,对晚更新世以来热那错地区沉积环境进行了恢复和分析;通过孢粉组分分析的方法,从另一侧面恢复了热那错地区古环境;运用SEBS模型,运用遥感方法,对热那错地区现代环境特征进行定量计算;综合对比研究成果,对热那错地区第四纪环境对全球气候响应进行了探讨,并分析和预测了热那错现代环境及发展趋势,论文的主要认识和进展如下:通过光释光定年数据,基本厘定热那错湖积阶地产生于33.4kaB.P.-10.6kaB.P.左右,属于晚更新世。通过红外测距仪的定量测量可计算出热那错湖西北平均抬升速率0.17mm/a;热那错湖南平均抬升速率0.62mm/a。通过湖积阶地沉积物特征分析和孢粉组分分析,恢复了热那错经历了33.4kaBP之前的温和略干,逐渐向潮湿、温暖演变;33.4kaBP~30.9kaBP气温持续上升,环境潮湿,但相对转向干旱;30.9kaBP~27.0kaBP气候转向干旱,温度逐渐下降;27.0kaBP~21.3kaBP温度大幅下降,气候环境逐渐转向湿润;21.3kaBP~10.6kaBP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气候转向干旱;10.6kaBP后气候逐渐转暖,由干旱向潮湿过度的过程。在区域尺度上,与MIS3、MIS2阶段的全球气候时间有良好的响应,说明热那错湖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十分敏感,其气候变化可以指示出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通过SEBS模型利用遥感卫星数据,计算得到热那错地区蒸发、降水参数,推测气候将持续向干旱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