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改则地区热那错湖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演化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lin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面积达250×104km2,平均高度达到4500m。自青藏高原快速隆升以来,对大气环流产生重大影响,形成东亚季风,对全球环境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集中于较大范围内的古环境变化规律研究,对于湖泊古环境的研究多集中于纳木错、扎布耶等地。在藏北对晚更新阶段环境与沉积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文选题为西藏改则地区热那错湖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演化研究,探讨热那错地区对高原隆升以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发展趋势。以构造地质学为基础,通过遥感解译等方法,对热那错成湖构造进行解译,并对热那错湖积阶地抬升进行定量计算;运用沉积学原理,对晚更新世以来热那错地区沉积环境进行了恢复和分析;通过孢粉组分分析的方法,从另一侧面恢复了热那错地区古环境;运用SEBS模型,运用遥感方法,对热那错地区现代环境特征进行定量计算;综合对比研究成果,对热那错地区第四纪环境对全球气候响应进行了探讨,并分析和预测了热那错现代环境及发展趋势,论文的主要认识和进展如下:通过光释光定年数据,基本厘定热那错湖积阶地产生于33.4kaB.P.-10.6kaB.P.左右,属于晚更新世。通过红外测距仪的定量测量可计算出热那错湖西北平均抬升速率0.17mm/a;热那错湖南平均抬升速率0.62mm/a。通过湖积阶地沉积物特征分析和孢粉组分分析,恢复了热那错经历了33.4kaBP之前的温和略干,逐渐向潮湿、温暖演变;33.4kaBP~30.9kaBP气温持续上升,环境潮湿,但相对转向干旱;30.9kaBP~27.0kaBP气候转向干旱,温度逐渐下降;27.0kaBP~21.3kaBP温度大幅下降,气候环境逐渐转向湿润;21.3kaBP~10.6kaBP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气候转向干旱;10.6kaBP后气候逐渐转暖,由干旱向潮湿过度的过程。在区域尺度上,与MIS3、MIS2阶段的全球气候时间有良好的响应,说明热那错湖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十分敏感,其气候变化可以指示出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通过SEBS模型利用遥感卫星数据,计算得到热那错地区蒸发、降水参数,推测气候将持续向干旱演变。
其他文献
泥石流监测预警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国内外对于泥石流的预警方法众多,且预报精度参差不齐。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选择和运用预警理论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论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成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的重要依靠。它在现实运行过程中优势明显,但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势和现存问题
通过分析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车辆驾驶方向)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所需要的相关技能,最后根据行车相关需求确定教学内容。
<正>康雍乾三朝珐琅彩原集中存放在故宫端凝殿左右屋内,约400余件,现主要散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亦有少量。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七年曾烧制一
对焊接冶金学教学进行方法改革,采用拓扑结构精炼核心层知识,利用实践进行现场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案例进行教学。
以重庆市南川区大观园乡村旅游综合服务示范区项目为案例,主要介绍复杂地貌中风化岩体边坡多阶抗滑桩施工技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场地有限、工期紧,项目采用跳桩工艺等施工
当前城市健身步道正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建设好健身步道,发挥其潜在价值变得十分重要。该文从地域特色塑造角度出发,通过对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案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