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死亡供体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及其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进行了以下三部分的研究: 1.建立和评估重建肝动脉血供大鼠肝移植模型。 2.心脏死亡供体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及其微循环损伤与修复的影响。 3.VEGF-A在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在胆道和胆道微循环再生中的作用。 第一章大鼠肝移植肝动脉重建方法改进的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选用体重220g-260g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利用“二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供体手术时,结扎、切断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和脾动脉。 结论: 利用支架法吻合供体腹腔动脉及受体肝总动脉的方法建立的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操作简便、耗时短、通畅率高、对正常生理干扰小,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的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肝移植模型。 第二章 心脏死亡供体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及其微循环损伤与修复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及模型建立同第一章。 结论:1. BEC是易受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细胞群体,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发生率增加。 2.PBP内微血栓形成,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功能丧失,并最终导致BEC遭受再次热缺血,加重了BEC损伤。 3.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过程中PBP再生明显滞后于胆管再生使再生胆管持续处于缺血状态,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 4.胆管易受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可能是热缺血再灌注时PBP微血栓形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导致胆管微循环障碍,以及PBP再生明显滞后于胆管再生。 第三章VEGF-A在移植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及动物分组均同第二章。   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肝细胞、BEC及血管内皮细胞VEGF-A的表达情况。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肝细胞、BEC及血管内皮细胞VEGF-A mRNA的表达。利用PCNA免疫组化标记增殖细胞核。计数BEC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 结论: 1.BEC分泌的VEGF—A可能在促进胆管及PBP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BEC分泌的VEGF—A在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促进BEC增殖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发挥作用。 3.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第7天,BEC增殖指数再次升高。这可能与PBP增生滞后以及BEC持续高表达VEGF-A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不强,患者自身问题三方面分析了妇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策略,对于保障妇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
期刊
目的 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试管婴儿孕妇先兆流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50例试管婴儿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在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两组,各43例,设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循证
目的:对采用急救护理在患者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了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70脑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
目的 研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感染后的护理体会和预防措施.方法 搜集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4例,在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