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北地区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研究——以城口县河鱼乡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n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内核。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积淀了丰富的农耕文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长期生活于城市中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对于“记得住乡愁”的农耕文化尤为珍视,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逐渐成为吸引新时期国内外旅游者的重要特色旅游资源。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丰富我国现有旅游产品类型,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渝东北地区位于沿长江发展轴中部,是连接重庆主城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咽喉要道。地处渝、鄂、川、陕四省市交界地带,是重庆市东北“门户”,涵盖11个区县,面积3.4万km2。渝东北地区集大库区、大山区、大农村于一身,经济相对落后,被重庆市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境内山高谷深,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自古以来都是该区域的主导产业,因其特殊的地貌环境,形成了与中原农耕文化具有较大差异,丰富而独特的山地农耕文化。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农耕文化孕育出特有的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开发与利用,有助于该区域脱贫致富、经济发展。  本研究在整合SWOT分析法与AHP法的基础上,利用专家意见、熵值法、矢量、极坐标等方法,构建AWOT战略模型。以位于渝东北地区的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为案例地,在对其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实地调查、分类统计与评价、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基础上,确定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因素估计强度、因素总力度、战略方位角、战略强度系数等,构造战略四边形,绘制战略类型与战略强度图谱,最终确立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城口县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资源种类丰富、资源原真性好、农耕景观观赏性较高、农耕文化旅游活动参与性强、保护意识强、县域内部旅游区位良好等众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资源等级低、与周边区域趋同性较强、开发基础薄弱、开发资金不足等劣势;拥有乡愁体验热、区域内交通格局改变、政策支持、城口县成为旅游新热点等外部机遇,也面临新农村建设对农耕文化的冲击、周边旅游地的遮蔽等外部威胁。总体而言,城口县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内部优势要多于内部劣势,外部机会要大于外部威胁。  (2)在城口县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AWOT战略四边形中,4个战略三角形中面积最大的是△S10O1,位于第一象限,应选择开拓型战略;战略四边形的重心坐标P(X。Y)=(0.1826,0.1242),战略方位角θ的方位域为(0,π/4),应选择实力型亚类。因此,城口县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类型为实力型开拓战略。  (3)城口县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强度系数ρ=0.7970,ρ>0.5,在实施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时,应持积极开拓的战略态度。  (4)综合考虑战略类型与战略态度,城口县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选择积极的实力开拓型战略。  (5)基于实力开拓型战略,城口县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采取政府主导,抢先开发;突出产品体验性,打造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加大营销力度,扩大知名度;多渠道筹措开发资金;创新开发模式;加快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
其他文献
<正>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从中原到蒙古库伦的商贸通道。这条靠牛马走出的通道,连接着广袤的华夏大地和蒙古部落。这条古商道在元代之前称作中国北方草原丝绸之路或茶叶之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兴起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扩大和深化与别国的经贸合作关系。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与同区域以及跨区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消除国际经贸合作中不同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和不利条件,从而促进成员国间寻求互利互惠经济的共同发展。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自由贸易区建设是我国进行新一轮改革开放
随着超大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和郊区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更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提高。这种超大城市内部中心城区与郊区农村并存的空间格局,以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具有暗示性,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言的教育,是感动学生的熔炉,是形成教风、学风、校风的重要因素。对这种无形的资源,如能创新开发,便能振奋学生的精神面貌,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形成教与学的最大合力。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贴上几副励志名言对联,让各科老师出几期板报,也不仅仅是在各年级的专栏评比或批评或表扬的通知;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中心价值观,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