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中所涉及的科学主要是狭义的,它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是对自然界各种具体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科学和技术一体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现实。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科技这一复合概念是对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一体化的反映。科技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科技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消极后果,近现代出现了科技异化。科技异化是指科技这种由人创造出来的为满足人自身需要的东西却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奴役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其实质是科技对人文的挤压和排斥。人文是关于人的文化,是对人生价值的关怀,其最主要特征是以人为本。由此形成的人文精神便是尊重人的价值、肯定精神的作用,超越个体与眼前利益,追求人类整体与长远的利益。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融合就关系而言,是对立面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就状态而言,是合二为一,是将对立面融为一体。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的内在要求,但实现两者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科技与人文的关系都经历了从古代的浑然一体,到近代的两者分离,现代科技挤压人文的现象成为主导,但科技与人文融合的趋势已初见端倪。科技异化现象的出现有深刻的根源,主要是:一,人们对自然规律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带有局限性或者缺少控制科技后果的有效手段。二,科技作为工具,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它自身,而在于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科技对人的奴役实质上是人对人的奴役。三,价值观的扭曲,为了局部、眼前和个人利益而滥用科技。人文精神的缺失是重要原因。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必要的。这种必要性首先体现在,两者的融合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就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们实现其目的,满足其需要的手段和工具。如何运用科技,是善用还是恶用或是误用,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均取决于人自身,特别是取决于人文的核心—价值观。其次,促进两者融合是现实的需要。科技挤压人文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迫使我们创造条件促进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实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需要条件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两者融合的首要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科技手段,造福人类。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者融合的根本保障。只有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科学处理公平与效益的关系,进而全面提升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教育全面发展是实现两者融合的基本条件。只有重视教育的全面性,克服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