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nd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白花丹参干预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侧新生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脑缺血损伤及白花丹参干预对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从而为白花丹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实验依据,为白花丹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本实验采用经典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所用实验动物为雄性成年SD(Sprague-Dawley)大鼠,实验麻醉剂选择10%的水合氯醛腹腔麻醉,麻醉后将特制的线栓经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插入,沿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artery,ICA)走行至至大脑中动脉起始部位及大脑前动脉近心端,从而阻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使其所供应的脑区出现缺血,进线深度以CCA分叉开始计算大约为18.0±0.5mm。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血流灌注部位的功能即出现障碍,如大鼠会出现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手术完成后于脑缺血1h缓慢拔出栓线,同时结扎ECA残端以防止出血,实验大鼠于缺血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分别处死取脑。2.BrdU掺入方法:BrdU于动物处死取材前三天进行腹腔注射,注射剂量为100mg/kg,每天3次,最后一次注射2h后取材。3.白花丹参制剂制备:白花丹参根洗净凉干,用蒸馏水浸泡2h,煮沸30min,过滤,药渣加3~5倍量水,继续煎煮,煮沸20min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合并混合,滤渣加入适量乙醇混合后过夜沉淀并提取上清液,此过程需重复操作3遍,最后将所有滤液收集混合,混合后放于40℃真空中进行蒸发浓缩,浓缩后加入蒸馏水定容,放于4℃保存备用。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BrdU阳性细胞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①假手术组;②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③脑缺血再灌注+白花丹参治疗组。脑缺血1h再灌注14d后取材,制备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方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5.水迷宫实验: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①假手术组;②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③脑缺血再灌注+白花丹参治疗组。对大鼠水迷宫的训练于术前5d即开始进行,所有实验大鼠于术前、脑缺血1h再灌注14d分别记录大鼠的逃避潜伏期(escapelatency, EL)。结果1.BrdU阳性细胞表达(1)脑缺血损伤侧纹状体区新生细胞表达: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新生细胞明显增多(P<0.01),脑缺血再灌注+白花丹参治疗组新生细胞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新生细胞明显增多(P<0.01);(2)脑缺血损伤侧侧脑室区新生细胞表达: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新生细胞明显增多(P<0.01),脑缺血再灌注+白花丹参治疗组新生细胞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新生细胞明显增多(P<0.01);(3)脑缺血损伤侧海马区新生细胞表达: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新生细胞明显增多(P<0.01),脑缺血再灌注+白花丹参治疗组新生细胞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新生细胞明显增多(P<0.01);2.水迷宫实验: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EL明显延长(P<0.01);脑缺血再灌注+白花丹参治疗组EL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EL明显缩短(P<0.01)。结论1.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可诱导大鼠损伤侧脑区新生细胞大量增殖。2.白花丹参干预可诱导脑内新生细胞增殖,新生增殖细胞在损伤侧大脑皮层、纹状体及海马表达较多。3.白花丹参干预后可使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加强。
其他文献
目的:   慢性炎症是人类和小鼠肿瘤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应用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可以减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
为了获得高效的二次、三次倍频的转换效率,KDP晶体的定向精度非常重要,尤其是以KDP晶体光轴的严格定向为前提的。对于大尺寸晶体,定向的常用方法X射线衍射法和偏振光干涉法都有各自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