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的构建方法及构建效果的评价方法展开了研究。
论文根据生态工业园及生态产业链的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在分析研究了生态产业链的理论基础的基础上,确定了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方法;在产业链构建效果的方面,结合生态产业链构建效果评价重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了以能值分析的方法进行生态产业链构建效果的分析以及基于AHP-灰色关联度法的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以生态效率作为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基础,对生态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预测评价。
论文以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构建了高新区生态工业园的生态产业链,并对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前后的能值利用效果及产业链构建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预评价。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①运用提出的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方法对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生态产业链进行了构建研究。分别构建了四大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业的产业链,并构建出整个生态工业园的生态产业链;通过对高新区固废产生现状的分析,对高新区生态工业园静脉产业链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研究。
②基于能值分析的方法对高新区汽车行业生态产业链构建前后的能值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构建了汽车行业生态产业链后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显著增加。其中,三废综合利用量与物能投入能值比由产业链构建前的0.22%增长到构建后的0.44%;三废综合利用量与总投入能值比由构建前的0.034%增长到构建后的0.065%;三废综合利用率由构建前的38.4%增长到57.7%;能值废弃率则由构建前的71.5%降低到42.3%。
③通过AHP-灰色关联度法对高新区的生态效率进行预测从而得出高新区生态产业链构建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得出结论如下:2007年生态产业链构建前园区生态效率为0.1218,随着2008年高新区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生态效率逐步增长,到构建中期2020年园区生态效率为已经增长到0.2526,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的构建对于促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