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及支架置入术是有效和广泛应用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段,然而PTCA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发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氧化损伤、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被认为是AS和RS的主要病理特征。近年的研究表明,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环一磷酸鸟苷(HO-CO-cGMP)这一新型细胞信号系统,涉及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参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起始酶和限速酶,HO-1为诱导型,可催化降解细胞浆中的血红素产生CO、胆绿素和铁,发挥生物学效应。研究证实,细胞内源性CO在血管生物学功能调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心血管系统的细胞信使,CO与一氧化氮(NO)有相似的心血管作用,能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使细胞浆中cGMP水平上升,从而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VSMCs增殖;胆绿素进一步经胆绿素还原酶作用生成胆红素,胆红素是一种强的抗氧化剂,能有效地清除活性氧和抑制脂质过氧化;铁尽管本身不是抗氧化剂,但能促进抗氧化剂铁蛋白的合成,起到间接的抗氧化作用。 有研究结果提示HO-1在AS、内膜增生及肺动脉高压等病变形成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然而,在AS与RS形成的不同阶段HO-1表达水平、CO生成量、HO-1/CO系统如何改变?其改变与AS、RS病变程度有何关系及内在联系?有关这些问题国内外少有报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作为一种重要的有丝分裂原,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机制刺激和调节VSMCs的分裂增殖,有较强的促VSMCs增殖的作用。一些以VSMCs增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包括AS、内皮剥脱及血管成形术后RS、主动脉缩窄造成的高血压等,均可见到IGF-ⅠmRNA的表达增加,表明IGF-Ⅰ参与了AS、RS等的发生发展。然而HO-1/CO系统是否对IGF-Ⅰ诱导的VSM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