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快速、实时、高精度的距离测量是卫星编队飞行、大尺寸装备制造和引力波探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飞秒光频梳具有超宽光谱范围、超窄脉冲宽度以及超稳脉冲序列间隔的特点,不仅可以利用时域的周期脉冲实现大尺度范围的飞行时间测距,还可以利用频域的相干谱线获得高精度的干涉信息,在大尺度、高精度的绝对距离测量领域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在众多利用光频梳作为光源的测距技术路线中,双光梳测距法采用一对相位锁定、具有微小重复频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实时、高精度的距离测量是卫星编队飞行、大尺寸装备制造和引力波探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飞秒光频梳具有超宽光谱范围、超窄脉冲宽度以及超稳脉冲序列间隔的特点,不仅可以利用时域的周期脉冲实现大尺度范围的飞行时间测距,还可以利用频域的相干谱线获得高精度的干涉信息,在大尺度、高精度的绝对距离测量领域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在众多利用光频梳作为光源的测距技术路线中,双光梳测距法采用一对相位锁定、具有微小重复频率差的光梳分别作为信号光和本振光,通过异步光学采样的方式,将两光梳间的互相关干涉图在射频呈现,无需任何机械、电子扫描装置来人为调整信号光和本振光之间的脉冲对准即可快速实现大测量范围的高精度距离测量。因而双光梳测距法成为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双光梳测距法测得的目标距离实则为信号光和参考光之间的光程差。应用于自由空间时,光梳特有的宽光谱特性必然会使得测量结果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同时和系统参数也密切相关。本论文围绕此问题,首先详细呈现了双光梳测距的理论模型;其次细致分析了所测目标距离和系统参数及大气环境要素的关系,并人为加入不同噪声类型(时间、频率、相位等)来模拟现实测量中的噪声,通过后续软件信号处理对测量结果予以校正;最后建立了一套双光梳实验演示系统,验证了系统的测距能力。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研究了双光梳测距系统相关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首先分别从时域及频域角度出发给出了光频梳的理论模型,并证明两者满足傅里叶变换关系,具有等效性;其次详细论述了双光梳异步光采样原理,推导了双光梳测量结果和系统参数的设置以及大气环境要素的关系;最后,阐述了软件上的噪声纠错技术原理。2)对双光梳测距系统进行了详细仿真模拟。这一部分利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了系统参数和大气环境要素对系统测量结果的影响。系统参数包括重复频率、重复频率差、重频差的抖动、带宽、带宽内光谱形状、两光梳间相对线宽、载波包络频移抖动;大气环境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和大气压等。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重复频率的增大,重频抖动对测距结果的影响将减小;本振光(LO)和信号光(SIG)的重频差越小,射频干涉图的周期越长,干涉图越精细,从而更有利于峰值位置的提取,进而提高测距精度;光学带通滤光片(BPF)带宽的增加对测距精度影响不大;BPF带宽内的光谱形状对测距精度的影响不大;随着两光梳间相对线宽的增大,测距精度逐渐降低;载波包络频移对射频干涉图的形状有一定影响,但经包络拟合后对目标光程漂移的影响不大;大气环境温度抖动对测量距离的影响为1μm/(m?℃);大气压强抖动对测量距离的影响为2.6μm/(m?k Pa);大气湿度对测距的影响较小。除此以外,利用纠错算法,对人为加入的时间、频率、相位噪声予以校正,经过校正后系统的测距精度提高了2×105倍。3)开展了双光梳测距系统实验。利用两台自由运转重复频率有一定差异的光梳建立了一套双光梳测距实验验证系统,详细介绍了实验装置的参数设置。在双光梳自由运转、且重频差抖动在约10Hz范围的情况下,得到的测距精度为10微米量级;论文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从理论分析,到仿真模拟,再到最后的实验验证。从理论上较全面掌握了影响双光梳测距系统测量结果的各个因素,从实验上验证了双光梳测距系统的测距能力。论文所得研究结论及研究方法为双光梳实验系统走出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其他文献
疏浚是口岸、船埠和各种水域发展、扩建和维护的必要过程,每年都有大量的疏浚底泥被作为废物处理,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对河湖疏浚底泥进行固化改良实现废弃土资源再生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能缓解河湖疏浚底泥堆弃场地的缺乏,有利于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能将河湖疏浚底泥固化土作为路基填料或建筑材料。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开始重视淤泥的资源化利用,这不仅能够对疏浚底泥进行有效处理,而且可以产生可观
紫外/氯高级氧化工艺(UV/Cl2 AOP)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可有效降解水体中的难降解微污染有机物或杀灭耐氯耐紫外病原体。然而,体系中的高投氯量和氯类自由基会影响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同时水体中的溴离子也会在该体系中转变为溴代自由基,导致氯代消毒副产物(Cl-DBPs)转变为毒性更强的溴代消毒副产物(Br-DBPs)。考虑到水厂中氯和紫外都是常见的消毒工艺,该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
陀螺减摇装置是一种可以有效抑制船舶横摇的稳定装置。目前,针对陀螺减摇装置运行状态异常识别和故障诊断展开的研究还很少,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师往往通过人工经验的方式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异常或零部件故障进行识别和判定。然而,这种方式主观性较强,缺乏可信的理论依据。此外,陀螺减摇装置安装于河海中航行的船只,整个装置为了抵抗恶劣的海上运行环境被设计为长期全封闭结构,其拆装维护保养较为困难。同时支撑陀螺转子的轴承长
蒸发式冷凝器因具有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冷凝效果佳、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等优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作为基本热交换单元,换热管直接影响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基于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平管管外降膜方面,而管内的冷凝换热情况对整个传热过程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对水膜作用下水平冷凝管管内的换热特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水平冷凝换热管在水膜作用下的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水膜作用下水平冷凝管换
现今汽车上普遍采用了电动式车窗升降系统,该系统给操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即车窗在自动上升期间存在会夹到人手臂的危险,因此汽车厂商对该系统电机防夹区间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机生产厂家需要对生产的电机进行防夹区间性能综合测试,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汽车厂商对防夹功能的要求。目前,电机生产厂家多采用电流-位置直接检测法进行电机防夹区间性能测试,但该方法存在位置传感器安装占用空间、需额外加装磁环、
作为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的气体冷却器,需要在极高的压力下工作,通常气冷器内CO2制冷工质的压力高达80到100个大气压,这对气体冷却器的承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针对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的气体冷却器需耐受高压的问题,提出一种矩形块状式错流气体冷却器结构,并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手段对气冷器在不同的运行工况及结构参数下的传热过程、传热特点及流动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矩块式错流气体冷却器的流
当前,制造业正处于工业4.0转型时期,各种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升级如火如荼。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Z公司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下文简称为岸桥)产品设计方法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达不到高效率、高正确率和高品质的设计要求,为了跟上时代要求,必须转型使用数字化设计方法。根据轮胎吊数字化项目经验,岸桥产品开发的数字化设计平台建设(下文简称为岸桥数字化)项目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项目初始阶段对风险的控制。本文采用质量
近些年,随着国家不断提倡绿色、共享、高效的出行方式,电动汽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电动汽车将会逐渐代替传统汽车,这不仅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也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与此同时,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智能技术的广泛普及,更是催生了共享电动汽车产业,出现了汽车共享运营商之类的公司,作为提供短途租赁出行服务的单向共享电动汽车运营商就是其中之一。在单向共享电动汽车系统中,租赁服务是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飞机成为了更多人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与此同时人们开始追求出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机舱内热环境及气流分布等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机舱是一个封闭、狭长、人员密集的特殊空间,这些因素使舱内流场变得复杂。飞机机舱这种人员密集的环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例如高铁动车车厢、船舶舱室以及医院病房、装配住房等特殊建筑环境。这类环境中,由于人员分布密集,室内的热浮力对流场结构有很大影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