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佛教量论因明学量式研究述评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su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来佛教量论因明学发展跌宕起伏,自1982年2月在北京召开抢救因明座谈会之后,“抢救因明遗产、推动因明发展”成了当前学术界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佛教量论因明学是当今汉传因明与藏传量论交融发展的结晶,“量式”更是研究量论因明学的核心内容。本文正是以百年中国佛教量论因明学的历史发展为背景,评述“量式”研究状况,从而梳理出当前对“量式”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思考,希望对量式研究提供新思路。  基于百年中国学界对佛教量论因明学的原典研究和原典研究之研究,笔者对“量式”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认为量式是在“量”的视域下所研究的“式”,是以量论为基础的语言表达范式,以“量式”为上位概念,“论式”和“法式”是下位概念,而“应成式”是“法式”的实际运用。通过对“论式”的研究,发现汉传因明的量式研究主要集中在“论式”,其中对陈那改革后的三支论式的评价最高,对成立三支论式的形式要求因三相的研究最为集中,然而对因三相和三支论式进行符号表达时,学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的论证,从而产生了诸多论诤。通过对“法式”、“应成式”的研究,发现藏传量论的量式研究集中在“法式”,因此,藏传量论对法称的体系更为推崇。而在这近百年的研究中,汉传因明与藏传量论交融发展,汉藏学者相互交流相互促进,“量式”背后庞大的量论因明学体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清晰起来,“量式”在量论因明学中的功能正是在这样的认识论前提下显得尤为重要,量论因明学正是在“量式”的研究的基础上成了探求佛教认知模式之门的钥匙。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