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而社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承担了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升公共服务职能均需以社区为基本依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的有序推进,社区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各项功能持续增强,同时已然承担了大量的社会管理工作和行政职能,可以说,社区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第一社会空间,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与此同时,我国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化平台不断扩容升级,在大数据、"互联网+"理念逐步普及的大背景下,社区管理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之上,包头市S区逐渐形成了点线紧密联系、覆盖广泛全面的创新型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可以说,本文是对一个重工业城市中的"工业区"进行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究的先锋,本研究对我国学术界、其他类似重工业城区进行社区改革乃至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典型案例剖析、对比情况分析以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包头市S区网格化管理现状的分析和列举,提出包头市S区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突出问题并深入分析其原因,进而通过对比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外社区先进管理经验和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以及上海市徐汇区等国内先进地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解决包头市S区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S区整体网格化管理的改进方向。然而,由于S区本身定位就是重工业城区,相关社区管理法律法规与机制还未健全,其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仍然具有极大的探索空间,因而也出现了重工业城区现状影响,网格化管理专业力量的战斗力不强,被管理者积极参与网格化管理互动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信息系统覆盖率不高以及网格化管理工作力量统筹的整体效能不高等问题。本文在对S区网格化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重工业城区属性一定程度导致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管理人员基本素养难以和岗位匹配导致网格化管理专业力量的战斗力不强;奖惩机制不完善导致被管理者参与网格化管理互动的积极性难以被充分调动;社区经费保障欠缺导致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和信息系统覆盖率不高;相关制度支撑不足和数据共享壁垒导致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力量统筹的整体效能不高。针对包头市S区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结合国内外先进社区管理经验,本文提出了制定S区重工业城区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问题解决办法,提升专业人才阶梯化培养力度、加强激励、监督、奖惩、评价体系建设,健全社区财政支持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培育和发挥NGO组织以及居民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加大网格化管理认知宣传力度等建议。本文观点,包头市S区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新常态下实现社区治理效果最大化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