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走遍美国》和《家有儿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课文话题、视听录像、课文插图等方面对两套教材的课文部分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两套教材编写的优势和不足,以期望对今后编写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提供些许借鉴。通过研究发现:1.两套教材都关注到了大话题的广泛性,小话题在每册书中的数量分布也相对平均,但是不同大话题的占有比例、小话题的广泛性以及编排顺序则需要进一步优化,且有些小话题存在过于集中的问题。2.两套教材都有导视问题和人物简介,也各有自己的优势,《走遍美国》有分集剧情预览,《家有儿女》有故事背景介绍;两套教材的分段视频时间都在心理学中提及的持续学习时间之内,但是分段后的视频时间差距比较大,《家有儿女》还在文本处将视频截点时间标注出来;两套教材的抽样视频语速都在标准语速段之内,《走遍美国》上、下册的视频语速跨度比较大,难度呈递增趋势,但《家有儿女》的语速更趋真实自然。3.两套教材的课文插图来源、分布和色彩都差不多,不同大小的图片也都有指向性的位置分布,但是《走遍美国》在教材外图片的引用和单元主题旁的插图选择方面做得更为精细些,且《走遍美国》的插图对学习者对文本的理解促进更有优势,《家有儿女》的插图位置安排比较混乱。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课文编写提出了几点建议:1.课文要关注大小话题的广泛性、在不同册中的相对均匀分布、合理排序、不过多集中在某些话题,同时要兼顾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先调查再编写,同时要关注话题的积极影响。2.视听录像最好有剧情预览、高质量且数量合理的预设问题(1-2个为宜),也可根据需求增加个性化的全剧故事背景介绍和教材人物简介;拆分后的视频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且难度接近的视频时间之间的差距最好不要太大,还可以考虑在文本部分有时间截点的标注以方便学习者自学;视听的语速不仅要控制在标准语速段之内,还要关注难度的递增,当然也不能因为一味关注语速而忽略了语速对人物情感表达的促进。3.课文的插图除了关注大小、质量、色彩、位置、数量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取材要丰富些,分布相对均衡些,且要能促进学习者对文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