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应用不同示踪方法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不同FIGO分期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lsevier、Wiley、OVID、Embase、谷歌学术搜索引擎及Cochrane图书馆等外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优秀博硕士论文、国际国内会议论文等,选取1995.01-2017.11期间正式发表的关于应用SLNB诊断宫颈癌患者是否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整理相关数据,利用Stata14.0软件进行诊断性Meta分析相关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按照拟定的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并剔除重复文献共获得2612篇文献,阅读题目及摘要进行初筛获得162篇文献,最终严格依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46篇,其中4篇进行了两种不同示踪方法引导下SLNB对照实验,因此共纳入50个研究,共包含早期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IA1-IIA)2983例。应用Stata14.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纳入的研究无明显阈值效应,可进一步合并统计量。1.分析总数据: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诊断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sensitivity,SEN)及其95%可置信区间为0.90(95%CI:0.84-0.94),特异度(specificity,SPE)及其95%可置信区间为0.99(95%CI:0.98-1.00);汇总受试者工作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S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95%可置信区间为0.98(95%CI:0.96-0.99)。2.依据示踪方法进行亚组分析:单一染料法的SEN、SPE及其95%可置信区间分别为0.96(95%CI:0.78-0.99)和0.98(95%CI:0.91-1.00),SROC的AUC为0.99(95%CI 0.98-1.00);单一核素示踪法的SEN、SPE及其95%可置信区间分别为0.95(95%CI:0.87-0.98)和1.00(95%CI:0.90-1.00),SROC的AUC为0.95(95%CI 0.93-0.97);联合示踪法的SEN、SPE及其95%可置信区间分别为0.86(95%CI:0.77-0.91)和0.99(95%CI:0.96-1.00),SROC的AUC为0.95(95%CI0.93-0.97)。3.按照FIGO分期进行亚组分析:IA1-IB1期的SEN、SPE及其95%可置信区间分别为0.89(95%CI:0.70-0.97)和1.00(95%CI:0.93-1.00),SROC的AUC为0.96(95%CI 0.94-0.98);IB1-IIA期的SEN、SPE及其95%可置信区间分别为0.95(95%CI:0.79-0.99)和0.99(95%CI:0.87-1.00),SROC的AUC为0.99(95%CI0.97-0.99)。结论:在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示踪法的SEN略低于两种单一示踪法,而单一核素示踪法的SPE较高,综合SEN、SPE指标,单一染料法(包含ICG示踪法)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效果好于单一核素示踪法及联合示踪法;SLNB对IB1-IIA期诊断的SEN高于IA1-IB1期,SPE相近。综合SEN、SPE指标,SLNB对IB1-IIA期宫颈癌患者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