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与央地权力配置问题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lei8214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权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方政府另辟蹊径,逐渐走向以土地出让金为主要财政来源的道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地财政”。难以否认,“土地财政”在一段时期内确实为地方政府缓解了财政压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土地出让的巨额利润逐步凸显,可供出让的土地越来越少,“土地财政”却愈演愈烈之时,“土地财政”的性质便发生了改变。“土地财政”已然从弥补财政缺口的无奈之举变成了地方政府的摇钱树,逐渐演变为侵犯公民权利、阻碍地方政府财政良性发展的一种急需规制的地方政府行为。深究“土地财政”出现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我国财政体制中央地权力配制的缺陷。具体而言,首先,过度下放的事权无法得到过于集中的财权支持,难以在有限的财力资源下保证政府责任的有效完成。其次,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缺陷注定了多数地方政府无法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获得充足的财力来保障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难以弥补财权上收带给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最后,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导致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边界的模糊,而过度依赖行政管理也导致了我国财税制度的不稳定、不透明、缺乏可预见性,同时还滋生了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就要在宪政建设的大框架之下,在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指导之下,在宪法和法律中清晰规定我国央地财权与事权的分配并加强事前事后监督等方面入手,加快央地权力配置法治化的步伐,逐步建立起对“土地财政”制度的有效监管体制。
其他文献
宗教属于个人信仰范畴,我国奉行宗教自由政策,即不干涉个体宗教信仰的权利。另一方面,大量的社会问题和各种矛盾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逐渐暴露出来,它们有些与个人信仰有关,或
拥有平凡人生的梵高,他跌宕人生的背后是我们无法体会的,但他创造的癫狂之美却能引起世代共鸣。  梵高35岁时爆发出惊人的创作能量,其中350幅经典画作,正是他置身於普罗旺斯10个月期间的创作成果。如《星夜》、《向日葵》与《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知名、最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这个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美术界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文化,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不仅包含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还展现了绚烂多彩的外国文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起步阶段,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对于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却没有明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