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不断增高,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AD在诊断、治疗等方面仍然比较滞后,本课题通过对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些技术方法和治疗手段的探讨,来寻找未来可能应用于AD的方法和方向。在AD的诊断方面,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检测AD中β淀粉样蛋白(β-amloid,Aβ)沉积的诊断技术,使用磁共振对比剂既能够提供Aβ沉积的特异性成像以区分其他病理生理结构,又能缩短成像时间。而在AD的治疗方面,早期对血管功能的保护可能成为针对发病机理的治疗新靶点,而晚期神经元的丢失也可能通过细胞移植的方法进行功能重建。目的1.开发一种使用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纳米颗粒连接功能性蛋白的磁共振对比剂,从而给检测Aβ沉积提供方法。2.用于治疗脑缺血的药物丁苯酞,具有内皮保护作用,通过观察其对Aβ损伤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的作用,寻找丁苯酞用于AD治疗的证据并进行初步的机制探讨。3.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最终应用形式,但存在定向分化问题。拟通过观察与CMECs共培养后NSCs在正常条件下和损伤条件下的分化情况,寻找一种能够促使移植治疗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解决方案。方法1.磁共振对比剂由USPIO纳米颗粒连接Aβ16-20(KLVFF)和跨膜蛋白转导结构域(trans-activating transcriptor-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Tat-PTD)组成,其中Aβ16-20是能特异性与Aβ沉积结合的探针,Tat-PTD能帮助对比剂穿过血脑屏障(brain bloodbarrier,BBB)。体外实验研究此对比剂的生物膜穿透性、生物毒性、与Aβ沉积的特异性结合能力以及对组织磁共振信号的影响;最终将其注射入AD转基因小鼠来进行活体磁共振成像及组织学验证。2.建立CMECs原代培养方法并鉴定。使用不同浓度丁苯酞预处理CMECs后予以Aβ损伤,观察其活性和凋亡率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其分泌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oxide synthase,eNOS)水平的变化。3.共培养原代CMECs和NSCs,观察NSCs的生长状况,移除CMECs后将NSCs分别置于正常培养环境和缺糖缺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环境中分化以观察分化比例。鼠胚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MEF)与NSCs共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1.Tat-PTD-USPIO-Aβ16-20的蛋白连接效率达97.75%,体内、体外实验均显示其能穿过生物膜,与Aβ沉积特异性结合,并能降低组织的磁共振信号,与未连接的Aβ16-20及Aβ1-40相比没有发现明显的毒性作用。2.成功建立了乳小鼠CMECs的原代培养方法,最终阳性率可达95.5%。丁苯酞预处理后的Aβ损伤CMECs,细胞活性升高,凋亡率降低,NO分泌增高,iNOS分泌及胞浆表达均增高,而eNOS分泌及胞浆含量未发现有显著变化。3.与CMECs共培养的NSCs数量更多,直径更大,不论是在正常培养环境下还是在OGD环境下,神经元分化比例均高于对照。结论1.本研究设计的磁共振对比剂能够穿过BBB,并能通过磁共振检测到AD动物模型体内的Aβ沉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AD诊断技术。此外,还有助于开发和评估新的以减少Aβ沉积为目标的AD药物。2.丁苯酞可能通过提高iNOS的表达和分泌,从而提高NO水平来对Aβ损伤的CMECs产生保护作用,且大剂量下保护作用更明显和稳定,故而有可能通过保护内皮功能而对AD产生治疗作用。3. CMECs能够促进NSCs的存活和增殖,不仅能促进其在正常培养条件下,也能促进其在损伤条件下更多的向神经元分化。这为研究NSC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治疗中的定向分化问题提供了新证据。创新点1.创造性开发出新型纳米磁共振对比剂,既为AD临床体内诊断应用打下基础,也为新药开发研究提供了评估手段。2.建立了一种经济、简易、重复性好、纯度高的CMECs原代培养方法。3.通过AD发病机理的新观点,探讨在临床上应用于脑缺血的药物丁苯酞用于AD治疗的可能,为增加新的适应症提供一定的依据。4.在细胞移植治疗中的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问题上,着重探讨了在损伤环境中的分化状况,更接近真实的移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