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功能化有机硅树脂/纳米BaTiO3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介电复合材料介电性能良好,还具有柔韧、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已成为制备电子元器件的重要材料。本论文将纳米钛酸钡(BaTiO3)粒子与环氧功能化有机硅树脂复合,制备聚合物介电复合材料。因为纳米粒子较易团聚,使其与基体界面的作用减弱,从而影响介电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因此,本论文首先将纳米BaTiO3粒子经环氧功能化有机硅树脂原位改性,改善纳米BaTiO3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而改善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的界面相容性,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同时,为了获得机械性能和介电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复合材料,该论文还在复合材料中添加了硅烷偶联剂功能化氧化石墨烯(GO)。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用环氧功能化有机硅树脂对纳米BaTiO3粒子进行原位改性,再将改性的BaTiO3与环氧功能化有机硅树脂进行球磨共混,制备了聚合物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BaTiO3用量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随着纳米BaTiO3含量的增加逐渐提高;改性后的纳米BaTiO3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同时所得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得到提高。2、合成了以异氰酸酯基(-NCO)封端的聚氨酯(PU),将其加入到环氧功能化硅树脂中,与硅树脂中的羟基发生反应,从而获得PU嵌段改性的有机硅树脂。结果显示,用PEG-1000合成的PU添加量为6wt%,固化温度为80℃1h/120℃2h/150℃2h时PU嵌段改性的有机硅树脂性能最佳。然后,将所得环氧功能化硅树脂原位改性纳米BaTiO3粒子与之共混复合,制备了BaTiO3/PU-环氧功能化硅树脂介电复合材料,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U改性之后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改善,改性后的纳米BaTiO3粒子在基体中分散性也得到改善,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得到提高。3、选用不同的硅烷偶联剂对GO表面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的GO进行了IR、TGA、SEM表征,结果表明KH560对GO的改性效果最佳。然后将改性后的GO通过球磨共混方法制备了GO/BaTiO3/PU-环氧功能化硅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GO含量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和机械力学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硅烷偶联剂改性GO的加入,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其他文献
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单分子技术相结合的蛋白质纳米通道单分子分析技术已经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以α-溶血素蛋白质七聚体α-HL分子为代表的纳米通道使这一技术在
近些年来,空间观测技术在卫星传感器、数据获取存储技术的进步带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们可以快速获取并存储海量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图像,这些遥感图像已经成为我们人类
近年来,脉冲神经网络在智能计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广泛,获得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脉冲神经网络的早期发展受到了传统人工神经网络的启发,但是其与传统人工神经
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电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力和信息的融合,智能电网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输送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提高系统效率的同时,由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复杂性的特点,
随着纳米材料及微机电系统的迅速发展,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医学、化学分析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电渗流是通过外加电场驱动微液体在壁面上流动,形成扰动的
在如今的数据化时代,需要存储与共享的数据量急剧增长,所涉及到的用户也越来越多。用户在分享数据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数据的安全性及其访问控制,但传统的密文检索方式无法提供
由于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和传统自然资源的日渐耗竭,人们对可持续能源转换和储存设备的需求不断提高。目前,各种能源设备如燃料电池、空气电池、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每时每刻通过各类APP产生的大量数据,造就了大数据时代的超速发展。要想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就需要在数据发布之后通过数据挖掘来发现。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个人隐私泄露
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方向的重要分支,擅长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神经网络的算法和模型多种多样,其中极端学习机是一个典型的浅层神经网络,擅长处理小型的分类和回归任务;卷积神
咔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芳杂环,分子内含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和强的分子内电子转移能力,这种特殊的刚性稠环结构使咔唑类化合物表现出许多独特的性能及生物活性,从而在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