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人工关节材料与相关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为患者解除了病患。然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周围骨质溶解导致的无菌性松动临床上仍未得到很好解决,这已成为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的重要难题。最近研究表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发生与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相关,以生物学因素为主要因素。人工关节假体置入人体后,伴随着关节活动,会产生大量磨损颗粒,这些颗粒诱导机体发生生物学反应,促使人工关节与骨之间形成界膜组织,并随着磨损颗粒和骨细胞吸收刺激因子的增加,引起界膜组织中各种骨吸收因子的释放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化,最终导致人工关节周围骨溶解。介导人工关节周围骨溶解引起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RANK)/RANK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信号调节系统对破骨细胞分化、活化和凋亡起重要作用。OPG在骨组织中表达最高,OPG有单双体两种形式存在,55KD单体通过两个半胱氨酸(cYS-4oo)残基间二硫键联接形成双体,再分泌到胞外介质,存在于外周血液中。RANKLmRNA在骨和骨髓中表达最高,RANKL为一种Ⅱ型跨膜蛋白,在体内有3种存在方式,膜结合型胞外切断脱落形成可溶性分子形式,并以可溶性分子形式发挥生物活性,RANKL亦主要存在于外周血液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外周血液中的OPG及RANKL的表达水平是否变化至今未曾从其他文献得知,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本实验特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例,测定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OPG及RANKL这两种骨代谢调节因子表达水平变化,来评估术后机体短期内骨代谢如何调节,为术后远期检测提供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工关节的术后远期松动在治疗上有一定参考价值。目的研究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外周血液中骨保护素、核因子kappa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浓度测定,探讨髋关节术后短期内骨代谢如何调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OPG、sRANKL手术前后浓度,分析OPG、sRANKL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外周血液中的OPG浓度增加,RANKL浓度下降,RANKL/0PG比值下降。结论OPG过高表达提示髋关节术后短期内机体成骨增强,破骨受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