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已知CRISPR-Cas系统及发掘未知Cas蛋白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zy0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RISPR-Cas系统是一种RNA引导的序列特异性核酸内切酶复合物。这类系统在原核生物的进化中为其提供适应性免疫防御,以靶向和切割源自噬菌体和其他外源遗传物质的核酸。自CRISPR-Cas系统问世以来,围绕这类仅存在细菌/古细菌体内的特殊免疫系统的研究层出不穷。CRISPR-Cas系统也不再是单纯的细菌抵御外源核酸的免疫机制,它成为了一种用作基因组编辑和核酸检测的全新工具。与以往的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ZFN)技术、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技术不同,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具有可编程、低成本、易操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虽然目前已经成功鉴定了CRISPR-Cas9、CRISPR-Cas12和CRISPR-Cas13等成熟的系统,但我们却对这类系统的起源和进化知之甚少,无法完整地还原这类系统的演化过程。同时,由于绝大部分的细菌/古细菌无法在实验室中正常培养生长,这也导致了可能仍有不少同为CRISPR-Cas系统的不同类型系统未被研究者发现。在本研究中,作者将对CRISPR-Cas系统的发展、组成、分类及各类型功能进行概述,同时还将提供一种基于HMMER比对及Cas蛋白图谱的针对已知CRISPR-Cas基因簇进行类型分配和未知Cas蛋白发掘的自定义计算管线。研究者可直接输入基因组/宏基因组拼接数据(Scaffolds/Contigs),经过计算管线的检测CRISPR基因座及Cas同源蛋白比对步骤,最终可得到序列内包含的已知CRISPR-Cas系统相关数据及未知的Cas蛋白的相关信息。此外,本文通过计算管线对两组来源不同的数据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验证了该计算管线对已知CRISPR-Cas系统的检测能力外,还得出了9个可能具备CRISPR-Cas相关功能的大于800aa的蛋白,并对其中最有可能的3个Cas蛋白所在的CRISPR基因簇提出了可能具备的CRISPR免疫机制猜想。
其他文献
非线性四阶椭圆型(双调和)方程起源于弹性薄板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学及微分几何等领域.本文研究单位圆上非线性双调和方程边值问题多解的数值方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虑单位圆域上四阶椭圆型方程Navier边值问题的多个解,方程如下:(?)其中,Ω是单位圆形区域,x是二维向量,q>1,λ∈R和l≥0是给定的参数.首先利用分歧理论和有限差分法计算出单位圆上方程(0.1)的非零解,然后
南澳岛、海山北岛、海山南岛、东山岛、东山屿位于广东省福建省交界海面,目前尚无相关数据与资料,包括物种组成、地理成分构成、生态环境特点、影响岛屿苔藓植物分布的环境因子等。于2018年5月赴广东省南澳岛、海山南岛、海山北岛及福建省东山岛、东山屿共采集1107份苔藓植物标本,经过标本的系统鉴定,结合野外生态数据,对研究地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及影响研究地区苔藓植物组成、种数、分布的环境因素进行了研
藏红花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中药材,但资源短缺,价格昂贵。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能够产生具有药用价值的代谢产物。本论文采用基因克隆技术从藏红花内生真菌3P1CQ1中克隆得到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合成酶基因,包括Cs Crt Y(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Cs ZCD(玉米黄素裂解酶基因)、Cs ALDH(醛脱氢酶)基因家族的Cs ALDH2/3/5,并对相关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开放阅读框分析、理化性质分析、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一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果蔬植物,由于番茄的果实和果皮中营养丰富同时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因此其在市场上受到大家深深的喜爱。番茄可简单分为普通大果型番茄和樱桃番茄,这两个番茄品种在果形,大小,重量以及质地等外观品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重要的是它们在风味品质和营养成分上也不相同。据报道,樱桃番茄比普通大果番茄具有更高的糖酸含量、谷氨酸含量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
赤斑羚(N.baileyi)又名红斑羚,属于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羊亚科(Caprinae)斑羚属(Naemorhedus),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IUCN评定为易危级别,被CITES收录于附录1。野生赤斑羚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而圈养赤斑羚目前只存在于上海动物园,对赤斑羚开展系统性研究的难度极大。上海动物园圈养赤斑羚个体数量12只,且适宜繁育个体数量仅为3只
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 L.)属于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中的瓶尔小草科(Ophiolossaceae),在进化地位上是较原始的蕨类植物,也是重要珍稀药用植物。瓶尔小草优势植物体为孢子体,其孢子体形态独特仅由一片营养叶和一个由孢子囊穗特化形成的孢子叶组成,使其成为研究孢子叶、孢子囊发育的模式植物。孢子囊的发育及孢子形成过程是植物无性世代中重要的生物
金鸡脚假瘤蕨[Phymatopteris hastata(Thunb.)Pic.Serm.],在最新版的《中国植物志》中修订为Selliguea hastata。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为湖北省土家族的一种民间药物,药用部位为全草及孢子,性凉,味微苦、微辛,具有祛风除湿、解毒通淋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多种疾病。自1928年第一位日本学者对其化学成分展开研究以来,目前总共从
光合NDH-1位于类囊体膜上,参与围绕光系统I环式电子传递(cyclic electron transfer around photosystem I;PSI CET)等生化反应。在蓝藻NDH-1介导的PSI CET(NDH-CET)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机制。在环境胁迫条件下,NDH-CET可以产生额外的ATP,优化ATP/NADPH比例,促进碳同化和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变换以及疫情冲击,寻求创新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创新驱动”及“供给侧改革”等国家方针,研究创新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市场化配置,推动转换发展动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及理论意义。文章阐述了创新要素流动通过实现生产要素重组、强化跨区域要素整合配置,解决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问题,进而促使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调整的理论机制;进一步结合2004-2018省级面
“实践取向”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培养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反思能力,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教育部多次通过政策条例要求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落实双导师制来提升实践的质量。然而,我国当前存在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分离的问题。近些年,组织教师教育的高校针对此问题,多通过完善教育实习、教育课程设置等方式以优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然而,以课程缩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差距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