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中的“骨痹”、“顽痹”、“肾痹”等范畴。目前认识到炎症是贯穿AS病情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过程,因此,早期有效地控制炎性损伤对遏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长蛇灸是一种传统的外治疗法,多用以治疗虚劳顽痹等证。本课题采用长蛇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观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理化指标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长蛇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60例患者均来源于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康复科门诊病人,符合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长蛇灸治疗,每周治疗1次,4次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73.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表明观察组对患者主要症状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体征积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两组主要体征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主要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表明观察组对患者主要体征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4.观察组治疗后ESR、CRP含量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ESR、CRP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但降低程度明显不及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表明长蛇灸能显著降低AS患者体内ESR、CRP含量水平,且明显优于对照组。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2含量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TNF-α、IL-12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但降低程度明显不及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长蛇灸能显著降低AS患者体内TNF-α、IL-12含量水平,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长蛇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2.长蛇灸能显著减轻患者局部疼痛,改善主要症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3.长蛇灸能显著降低患者ESR、CRP水平,且明显优于对照组。4.长蛇灸能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的血清TNF-α、IL-12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