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和Al共掺杂TiO2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damiao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钛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性质稳定、无毒、具有高效的光催化活性,已成为最有开发前途的绿色环保型光催化剂。然而,TiO2光催化剂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①光生电子和空穴易复合,量子产率低;②禁带宽度较大(3.0~3.2eV),光吸收波长范围狭窄,主要在紫外区,只能利用太阳光中占2~4%的紫外线部分;这些缺陷一直制约着TiO2光催化技术的应用。如何拓展TiO2光催化剂可见光响应范围和提高其光催化效率是解决TiO2光催化技术应用的关键。因此,研制可见光激发的高效纳米TiO2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真空电弧沉积法在玻璃基片和硅片上沉积了纯TiO2薄膜、N掺杂TiO2薄膜、N和Al共掺杂TiO2薄膜。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量化软件计算了N掺杂TiO2、N和Al共掺杂TiO2的电子结构,研究了N掺杂、N和Al共掺杂对TiO2薄膜的结构、成分、表面形貌、光学、光催化、抗菌性能的影响,探讨共掺杂对TiO2光催化活性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性原理的量化软件计算结果表明,少量N掺杂使锐钛矿TiO2带隙宽度变窄;N和Al替位共掺杂使锐钛矿TiO2带隙宽度变大,而N和Al间隙共掺杂使其带隙宽度变窄。对纯TiO2薄膜、N掺杂TiO2薄膜、N和Al共掺杂TiO2薄膜而言,沉积态薄膜均为非晶相,400℃退火处理后的薄膜均为锐钛矿相,呈A(101)晶面择优取向。在薄膜上形成了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和微孔;随着薄膜沉积时间延长,吸收边发生红移。N掺杂导致TiO2薄膜吸收边发生红移,扩展了其吸收波长范围。对N掺杂TiO2薄膜的光催化效率而言,沉积15min、500℃退火处理N掺杂TiO2薄膜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最高,离子束辅助沉积TiO2-xNx薄膜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N和Al共掺杂TiO2薄膜,抑制了TiO2的晶相转变,提高了其晶化温度。无论是在紫外光下还是人工模拟太阳光下,其对酸性品红的降解效果存在一个最佳退火温度。500℃退火处理N和Al共掺杂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高。N和Al共掺杂TiO2薄膜,提高了其载流子的迁移率,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二者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它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就可见光催化活性而言,N和Al共掺杂TiO2薄膜>TiO2-xNx薄膜>纯TiO2薄膜。N和Al共掺杂TiO2薄膜可见光催化降解酸性品红时,降解全过程并不简单地遵从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降解过程经历了不同的反应历程,反应过程中,前、后两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表观速率常数,提出可见光光催化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纯TiO2薄膜、TiO2-xNx薄膜、N和Al共掺杂TiO2薄膜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光照2h后,抗菌率均达到99.9%以上。薄膜厚度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影响大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影响;离子束辅助沉积有助于TiO2薄膜抗菌活性的提高。
其他文献
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过程分析技术(PAT)和质量源于设计(QbD)设计空间的中药制药过程终点分析与控制方法.以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为PAT工具,采集正常操作条件下制药过程的多批次
<正> 1964年7月应用户委托改进3056201轴承保持架的结构,我厂乃将原有的钢板S形保持架改为实体尼龙保持架。使该轴承的保持架寿命自200小时左右提高了数倍,防止了轴承由于长
大规模风电入网,是当前内蒙古电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风电负荷特性对电网调度的影响,得出全网风电极小值对电网运行影响最大的结论。分析风电功率预测在电网运行管理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烟草行业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行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认为,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其体制改革需要
Skutterudite 材料具有优良的电性能,包括很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中等的Seebeck系数,虽然热导率比目前常用的热电材料偏高,但它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可以通过合金化、置入填充原
冠心病(CH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真心痛""心痛""胸痹"范畴。中医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部分治疗方法已被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本
采用模板法合成纳米碳管是纳米科学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纳米碳管上担载金属后将拓展其在多相催化、生物传感器、环境能源和微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常规的方法是先在高温(>500
已有数据和预测分析表明,在城镇化进程中,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生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发生着重大变化:城镇学龄人口快速增多和农村学龄人口急剧下降。如此变化,既对促进义务教
本工作利用反相乳液技术,将银离子在水相中原位还原和金属氧化物水解先驱体在油水界面水解反应结合起来,按照预期性能对其进行形态设计、调控和制备研究,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