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ENLAO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处川中丘陵地区的遂宁市正处于一个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年代。2016年国务院通过的《成渝城市群规划协调发展规划》中将遂宁定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出遂宁应大力发展专业化生产及中心服务功能,在“两圈多极、三轴一带、五区”的空间结构中,遂宁是成渝发展北轴的重要节点城市。此发展战略在促使遂宁市城市更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对城市空间形态有序演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鉴于此,为了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掌握遂宁市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扩展演变规律以及分析空间形态扩展的动力机制、空间形态面临的问题和空间形态优化对策等因素,论文选取遂宁市主城区城市建成区为研究区域,对遂宁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演变机制和空间优化进行研究。论文利用遥感影像结合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方法,对遂宁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较完整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来描述和总结遂宁在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及演变特征。论文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对遂宁主城区空间扩展面临的问题和优化对策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引导遂宁向更合理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文章主要结论如下:(1)1988—2015年遂宁市建成区面积呈逐年扩张的趋势,外延式扩展为主要特征。在河东新区未开发以前,城市向交通设施和地形较好的区域拓展,在涪江西岸呈圈层渐进扩展。在河东新区开发以后,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前期表现为外延跳跃扩展,后期则主要为内涵式的城市发展。随着遂宁经济的发展,遂宁城市空间向近郊的产业园区呈渐进式扩展,城市功能布局经历了由“分散一集中一再分散”的演变过程,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总之,遂宁主城区城市主要以老城为中心向河东新区、经开区、物流港产业园区等几个主要方向扩展,但综合来看,城市仍以老城区为单核心发展,城市扩展有“摊大饼”的趋势。(2)本文归纳出遂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动力机制,包括自然环境、政府行为、经济技术、交通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它们形成合力不断作用于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遂宁城市形态扩张中主导动力因素不同,在遂宁城市启动建设初期主要是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受经济技术、交通发展的影响,后期则受经济技术、政策决策的影响较大。本文还分析了遂宁空间形态发展面临的问题,如城市部分区域粗放式发展、工业区和开发区配套设施不足、老城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低等。从形态紧凑性、公共交通、公共活动空间、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等方面总结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要求和分析影响遂宁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因素后,提出对遂宁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对策,包括优化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并举、坚持生态优先的城市发展理念、加强政策与规划的干预等四个方面。
其他文献
经济活动地理集中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现象,有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往往集聚在某些特定地区,主宰着地方经济发展的格局。作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产业地理集中是20
文本作为最常用的一种自然语言的载体,是一种重要的原始空间数据来源,蕴含了大量的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查询信息。从文本中获取未分析、非显性的空间知识已成为当前地理信
经济空间集聚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经济集聚带来了区域经济增长,而同时也扩大了区域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不
学位
本文从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古流动沙丘砂、河流相和湖沼相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记录地层出发,对常量氧化物分布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分布变化与气候变化间的关系,旨在短时间
古地震的年代确定是重建强震活动历史、预测未来地震趋势的重要依据(杨会丽,2014)。光释光方法是测定古地震事件年代方法中的一种。由于古地震造成的是快速混杂堆积物,其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