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乌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亟需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方式作为生态补偿的关键环节尤其应得到关注。补偿模式设计是否符合农户诉求,已成为经济补偿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乌江北源五县一区24个自然村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框架,测算了研究区的生计资本状况,并分析了各地区及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资本差异,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农户生计策略与补偿模式选择意愿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1)各区县差异明显:七星关区的农户生计水平较高,生计资本总值为0.456,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上,而大方县的生计资本值最低仅为0.307; (2)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差异较大,生计资本总值呈现由纯农户到非农农户递增的总体趋势。 (3)农户对现今实施的现金补偿、物质补偿、技术补偿、人才补偿、项目补偿、政策补偿、生态移民七种主要补偿方式的选择情况的调查来看,被大多数农户首选的是现金补偿,其次为物质补偿与技术补偿选择;在第二选择上,项目补偿居首位; (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人才补偿这一项上回归系数在以农业为主的农户中为负数,同时,以农业为主要生计的农户中回归系数为负数的还有政策补偿、项目补偿及其它补偿。这说明以农业为主要生计策略的农户中人才补偿、政策补偿、项目补偿及其它补偿与之成负相关。现金补偿的回归系数值最大。以非农业为主要生计策略的农户中回归系数为负数的补偿方式有生态补偿和其它补偿,其它均为正值,其中物质补偿的回归系数最大,其次为项目补偿。 最后提出政策性建议: (1)深入了解农户的需求,为农户提供差异化补偿; (2)实施生态补偿应具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