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提升城市活力、改善城市交通、促进公共设施共享等,我国在城市中推广街区制社区的建设,但开放后的小区治安问题成为居民是否支持的关键。因此,街区制下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仅影响着居民的安全感,还深刻影响着街区制政策的落地实施效果。阳光100上东国际、嘉园小区、东盟商务区十二国园区是南宁市典型的街区制社区,通过对这三个社区治安状况和警务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街区制社区有着人口流动增大、盗抢骗案件频发、矛盾纠纷上升、安全隐患增多等特点,社区治安面临着严峻挑战。而警务工作机制调整滞后、警务工作沿用老方式、警力资源配置及安防设施建设不足、警方与各参与主体的合作不畅又制约着南宁市街区制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封闭式小区向街区制小区转型时出现了复合性,单一思维、单一主体、单一模式已不适合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对此,应树立复合治理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促进多元主体的参与,并优化合作机制,特别是加强警方与其他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居民之间的合作。同时,创新警务工作模式,构建与街区制社区相适应的接处警、巡逻防控、安全隐患日常排查、纠纷化解及流动人口管理等多元工作机制,以解决治理空间拓展带来的各种复杂问题。此外,依托各类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壁垒,能更好的构建和完善街区制社区治安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