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年轻时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尤其重要。在过去的30年里,随着电子产品使用、不规律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及久坐不动等急剧增加,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许多青少年开始熬夜玩手机、玩电脑或者在其他平台上做其他事情,甚至有些青少年整天不进食。研究表明,较短的睡眠时间与儿童、青少年行为或者情绪问题风险增加显著相关,特别是抑郁或者焦虑障碍。但是尚未有研究这些不规则生活方式对抑郁的性别特异性作用,在本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环境应激(ES)对雄性和雌性青春期大鼠抑郁样行为和内分泌指标,如血浆皮质酮(CORT)、胆囊收缩素(CCK)、瘦素和神经肽Y(NPY)浓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青春期前或青春期的雄性或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分别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n=10)、低频环境应激组(LF组,n=10)和高频环境应激组(HF组,n=10)。根据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范式,我们以不可预测的方式设计了低频率的环境应激(LF),每个环境应激源每周出现一次。除CON组外,我们还设计了另一个高频环境应激组(HF)。HF组每周出现两次环境应激源,频率也不可预测。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环境应激程序应激大鼠,4周后进行行为学测试。行为测试包括:蔗糖偏爱测试(SPT),体重增加,食物和水的摄入量。第二部分:将青春期前或青春期的雄性或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分别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n=10)、低频环境应激组(LF组,n=10)和高频环境应激组(HF组,n=10),应激程序如上,应激4周。应激结束后收集躯干血液。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皮质酮(CORT)、胆囊收缩素(CCK)、瘦素和神经肽Y(NPY)的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环境应激导致雌性青春期大鼠蔗糖偏好值显著降低(p=0.04),而雄性青春期大鼠则未出现类似变化(p=0.85);环境应激导致青春期大鼠体重增加显著下降(p<0.05)和食物摄入量显著减少(p<0.05),但不存在性别特异性;而对于青春期前大鼠无论是经历低频环境应激还是高频环境应激均可出现蔗糖偏爱值降低(雌性:p=0.04;雄性:(p<0.05)、进水量降低(雌性:p<0.05;雄性:(p<0.05)以及食物摄入量降低(雌性:(p<0.05;雄性:p<0.05),但无性别特异性。2、环境应激导致青春期大鼠血浆CORT水平出现性别特异性变化,具体表现为与CON组相比,环境应激可导致青春期雌性大鼠血浆CORT显著升高(p=0.01)和青春期雄性大鼠血浆CORT显著降低(p=0.01);对于瘦素,与CON组相比,环境应激导致青春期大鼠无论是雌性(p=0.03)还是雄性(p=0.02)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环境应激导致雌性青春期大鼠血浆CCK较CON组明显升高(p=0.02)以及血浆NPY较CON组明显降低((p<0.05),但对雄性大鼠均未有影响;环境应激对青春期前大鼠不管是雌性还是雄性,与对照组相比,血浆CORT、CCK、瘦素、NP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境应激可以导致青春期雌性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伴有CORT和CCK升高及NPY降低。青春期雌性大鼠应激敏感性升高、应激复原力降低可能与其发生抑郁样行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