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脑电图监测在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诊断及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桂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te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的背景脑电图和睡眠中非快速眼动睡眠Ⅱ期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在一周内采用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分和视频脑电图检查。CRS-R评分需要重复3次并采用最高评分,脑电图按照国际10-20系统安放盘状电极,记录19个导联信号,记录脑电图同时采用视频监测患者临床状态。3个月后再次进行随访,并再次进行CRS-R评分。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CRS-R评分后其中植物状态19例,最小意识状态14例。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睁眼下的背景脑电图11例是频率大于8Hz的快波,植物状态患者睁眼下的背景脑电图15例是频率小于8Hz的慢波。背景脑电图的频率可诊断患者意识障碍是最小意识状态或植物状态。闭眼状态下最小意识状态患者10例有非快速眼动睡眠Ⅱ期的脑电图,植物状态患者在闭眼情况下2例有非快速眼动睡眠Ⅱ期脑电图,闭眼状态下的非快速眼动睡眠Ⅱ期脑电图能诊断意识障碍类型。3个月后的随访发现3例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和2例植物状态患者有改善,背景脑电图的频率和非快速眼动睡眠Ⅱ期的脑电图对最小意识患者不能评估预后,但对植物状态患者背景脑电图的频率和非快速眼动睡眠Ⅱ期的脑电图的预后可进行评估。结论:背景脑电图频率是和脑组织中的神经元的强度有关,快波是正常脑组织产生的频率,慢波是脑梗死部位或者是脑水肿部位所产生。睡眠脑电图和能反映出大脑睡眠觉醒功能的丘脑皮质回路相关。研究表现视频脑电图能结合临床状态反映出意识障碍患者大脑功能,背景脑电图和睡眠脑电图可诊断意识障碍患者类型,也能评估植物状态患者的预后,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治疗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与思想意蕴。其重要内容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从根本上保障民生福祉。公园城市,则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对工业城市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和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与科学实践。它是自然生态域和城市社会场的深度耦合,是以健全的生态系统为依托所塑造出的现代新型城市,也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
目的:我们的目的旨在研究阿帕替尼在转移或局部复发鼻咽癌(NP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项多中心、单臂、前瞻性II期临床研究在至少经历过一线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患者中进行,入组患者年龄为18-70岁。排除复发性肿瘤侵犯或包绕大血管的病例,给与阿帕替尼(500mg/d)单药维持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直到疾病进展、发生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或退出研究。本次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原合成激酶GSK-3β表达差异在脊索瘤细胞中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和调控脊索瘤发生的功能,以及GSK-3β-P21调控通路在脊索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1)收集41对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脊索瘤和正常癌旁组织标本(术前未经过放化疗),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研究脊索瘤组织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化(IHC)实验
目的:明确m6A甲基转移酶METTL1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ETTL14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体外实验研究METTL14对甲状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初步探究METTL14在甲状腺癌中的下游调控机制。方法:收集40对甲状腺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样,运用qPCR方法检测METTL14在甲状腺癌患者及正常人中的表达情况;另外,收集5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腺癌组织及36例非甲
目的:目前,临床上对于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阴性(≤20 ng/ml)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监测和生存预后评估尚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606例接受肝癌根治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AFP阴性组303例,AFP阳性组303例。针对患者术后一年内是否复发,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1ɑ(MIP-1ɑ)与Erk1/2/Bax信号通路在骨髓瘤骨病(MB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和MIP-1ɑ拮抗剂联合硼替佐米通过抑制Erk1/2/Bax促进骨髓瘤骨病成骨作用。方法:选取MBD患者骨髓液22例(实验组)及正常人的骨髓液8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IM-9骨髓瘤细胞株方法构建MBD小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按药物给予分别为对照组、硼替佐米(Bor)组、MIP-
目的:肝癌作为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迄今为止,肝癌的初步筛查以及血液学诊断仍依赖于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值。然而临床上仍有30%-40%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甲胎蛋白呈阴性,这一现象造成一部分患者的诊断难度增加,甚至延误早期治疗。目前对外泌体与肝癌之间关系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将通过肝癌患者血浆外泌体蛋白质组学
目的:有研究显示4K评分结果小于7.5%的人群患有中高危前列腺癌(PCa)的风险较低。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4K评分在接近7.5%的阈值范围内(7.5%-10%)检测中高危PCa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通过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截止2021年2月前发表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数据用于绘制森林图
目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已被证实在多种实体肿瘤存在高表达,但与转移性前列腺癌预后关系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来全面综合评价乳酸脱氢酶与转移性前列腺癌在预后方面的关系,以期更好的了解乳酸脱氢酶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的应用。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手动搜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Co
目的:观察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求预防及治疗胃癌的有效办法的可能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5月至2019年8月期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取新鲜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置于液氮中冷冻保存(术前经胃镜病理结果或术后常规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胃癌),然后根据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分为不同的亚组。分别对癌组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