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在逐年升高,目前尚缺乏权威的流行病学数据,因此我们通过收集全国各地区7家医院共计70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病例资料,研究和探讨全国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为其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基本的临床资料,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提供临床医学证据。目前有关研究已证实,透明帽辅助的内镜黏膜下切除术(cap-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治疗小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方法,但是哪种手术方式更优越仍不清楚。因此,我们另一个目的是比较cap-EMR和ESD治疗直肠NETs的效果差异。研究方法:首先我们回顾性收集了自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7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共计70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详细记录基本资料和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首诊科室、临床表现、内镜下肿瘤形态、原发肿瘤部位及是否远处转移、结肠镜下肿瘤大小、超声内镜下肿瘤大小及起源层次、肿瘤标记物、TNM分期、病理结果、治疗方式、整块切除、R0切除、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间期、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状况等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描述我国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及病理特征,探究肿瘤分级的相关危险因素。其次,我们从702例患者中,按照标准纳入了明确诊断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且直径小于20mm的279例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Cap-EMR组(n=104)和ESD组(n=175),记录并比较两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复发情况及生存预后等。研究结果:1.在本项研究第一部分,首先收集了近17年来全国7家医院共计70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分析每年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发病率,发现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2.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60:1。全部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8.3±11.6岁,主要分布在37~60岁之间。48.94%患者首次就诊于消化内科,38.72%患者首次就诊于普外科。全部病例均为散发,无明显家族聚集现象,未表现出明显遗传倾向。241例(43.98%)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152例(27.74%)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126例(22.99%)患者以便血为主要症状,无症状患者为143例(26.09%)。3.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下平均大小为7.63±5.46mm,其中直径<1cm的患者最多,占73.32%。81.41%患者肿瘤部位位于距肛缘≥5cm。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下表现有隆起型、息肉型、溃疡或糜烂型、平坦型和凹陷型,其中隆起型最多,占85.68%。在全部患者中仅有265例患者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91.3%患者肿瘤部位局限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浸润至固有肌层或浆膜层的患者极少。4.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病理分级为G1级最多,占79.37%,G3级最少,仅占5.58%。肿瘤的分级与性别、肿瘤距肛门距离、CgA是否阳性无关,与年龄、肿瘤大小、内镜下表现和超声内镜下浸润层次有关(p=0.046、p=0.000、p=0.000、p=0.001),且年龄>60岁、肿瘤大小>2cm、内镜下表现为溃疡/糜烂型、超声内镜下浸润至浆膜层的患者,肿瘤分级更高,恶性程度更大。5.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56.6%患者行内镜下切除,29.13%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其余治疗方式相对较少。6.在本项研究第二部分,按照标准筛选出接受Cap-EMR或ESD治疗且直径小于20mm的患者279例,其中104例患者(37.28%)接受了 Cap-EMR治疗,175例患者(62.72%)接受了 ESD治疗。两组之间在人口统计学特征及肿瘤大小、分布部位、浸润深度方面较均衡,无明显差异。在整块切除率(100%vs 98.85%,p=0.531)和病理 R0 切除率(97.11%vs 94.28%,p=0.382),无显著差异。在手术并发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没有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然而,对比 Cap-EMR 组和 ESD 组,Cap-EMR 组手术时间更短(7.00±4.79min vs 21.73±14.36min,p=0.027)、出血量更少(2.09±0.70ml vs 5.83±1.40ml,p=0.000)、住院费用更少(3614±3841元vs 6299±2734元,p=0.001),且术后住院天数更短(4.77±1.99天vs 5.70±3.47天,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曲线提示无论是非复发生存分析还是生存分析,Cap-EMR组和ESD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论:1.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发病人群主要为37~60岁的中年人,临床表现与结直肠癌类似,大多是非功能性的,有功能性的肿瘤很少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排便习惯改变,其次为腹痛、便血等。3.大部分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下表现为小的黏膜下隆起或息肉,且病变大多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浸润至固有肌层或浆膜层的非常少。4.直肠神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病理分级大多为G1级,生存预后较好。将肿瘤的分级与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肿瘤的分级与性别、肿瘤部位距肛缘距离、CgA是否阳性无关,与年龄、肿瘤大小、内镜下表现和超声内镜下浸润层次有关,且年龄>60岁、肿瘤大小>2cm、内镜下表现为溃疡/糜烂型、超声内镜下浸润至浆膜层的患者,肿瘤分级更高,恶性程度更大。5.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可经内镜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内镜切除适用于肿瘤直径≤20mm、分级为G1/G2、分期为T1~2的直肠NETs。相比于ESD,cap-EMR手术时间更短、术后住院天数更少、住院费用更低、完整切除率更高。cap-EMR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直肠NETs内镜治疗方法,可以作为内镜下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直径≤20mm,G1/G2,T1~2)的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