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南非作家J.M.库切以其对个人内心的关注、对南非内部的审视、对文明本身的揭露以及对人生荒凉本质的发掘而享誉世界文坛,囊括了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在内的多项重要文学奖项。他的他传三部曲因打破作家本身不谈论自己的习惯而引来广泛关注。三部曲聚焦约翰从一个男孩到已故作家的成长经历,通过描绘他与家庭、祖国、文化依附国的关系来试图定位他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在库切看来,这些关系对于刻画约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对于儿童,特别是男孩来说,他的成长经历着对父母的崇拜——对现实的不满,质疑现实父母的身份——试图幻想和寻找更为“高贵”的父母这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确定自己出生的起源,在家庭中存在的合法性以期寻找到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这也就是他所谓的“家庭罗曼史”。父——母——子这个精神分析学说中的经典三角关系在“家庭罗曼史”中承担着很重要的支架作用。一个男孩需要通过效仿父亲、逃离母亲、建立家庭来真正安定下来。很多学者进一步化用这个概念,通过家庭关系的表达将所讨论的范围从“家庭”扩大至社会、国家等范畴,这样一来,个体不仅需要寻找到家庭关系的合理构建,更需要确定自己的民族以及文化身份。本文尝试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家庭罗曼史”概念来解读三部曲中约翰的身份困惑、他试图找到解决方法的努力和他无力改变的作为“客人”的命运。第一章主要关注三部曲中约翰和母亲以及祖国南非的关系。母亲对男孩来说是一切的起源,也是成长的障碍。通过探讨约翰和母亲以及祖国母亲既亲密又疏离的复杂关系,展现出作为一个出生和成长于种族隔离时期南非的阿非利堪人,约翰对自己的来历、归属以及存在的合法性不可避免地产生疑虑,指出正是由于这些疑虑使得约翰努力摆脱“不合法”的南非身份,以期找寻到自己在世上的真正位置。第二章具体分析约翰与父亲的关系,以及他试图通过循着文学父辈的足迹在伦敦找到真正的“家庭”的努力。父亲是男孩成长成人的样板,而找寻父亲在“家庭罗曼史”中被认为是对现实父亲的失望和对过去旧岁月的缅怀,指出正是由于他无法找到一个真正的父亲形象来仿效,所以他建立属于自己的男性位置的企图也就无法实现。第三章则关注约翰之所以被描述成一个没有结婚和不结婚的人的原因。建立家庭被认为是人的发展过程的一个圆满总结,是男孩成长为男人的重要表现。文中这种无法建立家庭的状态源自库切对约翰乃至他们这一代南非白人扎根安居的悲观态度,在他看来,对于他们来说,整个世界不过是一个临时住所。基于自己的真实经历,库切在自传三部曲中不仅描绘了一个阿非利堪作家的成长和困惑,也表达了对南非白人困境的深切关注。通过对这部小说中各种“家庭罗曼史”关系的解读,本文试图指出库切在对这种困境揭露时所显现的无力感。在库切看来,“客人”和“旅客”的身份是他们这一代南非白人所无可逃遁的,它代表一种暂时性和漂泊不定的处境。这种困境来源于殖民地所构建的地域和文化的无根感以及传承的缺失,它使得人们无法追溯自己的源头和认同自己的身份,因此也就无法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所属的位置。但通过写作,库切也在建构一个南非白人传统,他仍给自己的后辈留有希望,使得他们有望摆脱“客人”的命运,找到自己在世间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