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本土文学的关注日益加大,而国内通过版权贸易等方式也在不断向国外传播本土文学。尽管如此,中国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依然任重而道远。全球化语境下,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进入研究视野,在全球的文化冲突与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浪潮中,本土文学将如何在全球化与地域性、同质化与异质化的两种力量的对峙与互动中保存其民族特性,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语境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文学产生的土壤及发酵的成分已经发生变化,本土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它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些变化?本土文学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才不会在世界文学的花园中败落,患上“文学失语”的顽疾,以至连立足之地也变为西方文学的“殖民地”?中国文学取材于中国文化又丰富着中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如何通过有效的跨文化传播让本土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发出自己的声音,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分享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将跨文化交流进行到底,实现其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寻找本土文学与本土文化传播规律的共性与差异,运用跨文化传播学中“把关人”、“涵化分析”、“文化折扣理论”、“刻板印象”、“选择性认知”、“低语境”与“高语境”等理论阐释中国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障碍,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深入分析造成这些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中国本土文学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将具备现实性的指导意义。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传播学与跨文化的理论阐释本土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从传播学传者、文本内容、传播手段、传播效果、受众五个基本方面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