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梯度作用下超声速湍流边界层的直接数值模拟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k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直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针对压力梯度作用下超声速湍流边界层的相干结构演化规律,三维流场组织结构以及湍流统计特性开展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采用“分而治之”的研究思路,将壁面曲率效应与压力梯度解耦开来,既分别研究了单纯平板超声速湍流边界层在逆压梯度(APG)和顺压梯度(FPG)作用下湍流结构及统计特性的响应规律,同时还将相同压力分布条件下曲率壁面耦合的压力梯度效应与单纯压力梯度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与零压力梯度(ZPG)边界层相比,由于逆压力梯度的存在,近壁条带结构更容易形成具有较大展向尺度的团状结构。增强的大尺度结构(LSMs)是体积压缩作用下外边界层的典型流动结构。结果表明,Q4事件在近壁区占主导地位,Q2事件在边界层的其余部分占主导地位。由于压缩波的存在,斜压性在近壁速度条带及边界层外层大尺度结构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平板逆压力梯度边界层中内外层流体交互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凹曲率壁面中,类G(?)rtler涡的生成是其流场的主要特点。该结构扭曲了局部密度梯度并与凹曲率壁面压缩效应相互作用产生斜压扭矩,导致边界层外层产生大量的小尺度涡,代表凹壁面上局部湍流的放大。凹曲率壁面边界层的内部区域似乎受G(?)rtler不稳定性的影响很小,并主要通过体积压缩所致斜压效应获得相对平缓的湍流放大。即使没有壁面曲率的存在,湍流结构对顺压力梯度效应和伴随的体积膨胀的响应也表现出典型的分层化(内层和外层)特性。近壁条带结构在展向上间距增大,流向上尺度拉长。外层高速流体比近壁低速流体远离壁面的速度要高得多,因此来自近壁区的低速流体和近壁不稳定性无法进一步传播到最外层边界层。相应地,在边界层内,特别是在外层,抑制了相邻条带结构的纠缠,进一步减小了小尺度运动。与顺压力梯度平板边界层相比,凸曲壁流动的展向条带间距更大。沿壁面法线方向的湍动能分布和能量平衡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双层结构。在外层,湍流脉动沿着曲壁被持续抑制。与外层相比,内层湍流更快地得到恢复,生成项与耗散项也最终形成新的近似局部平衡。分析发现,双层结构是由于体积膨胀和离心效应限制了内层与外层以及外层与主流之间的质量和动量交换,而内层湍流水平恢复则可能源于壁面粘性不稳定性的持续作用。
其他文献
图是一种强大的建模相互关联事物的工具。图结构的数据无处不在,如社交网络、科研合作网络、知识图谱等,对图数据的挖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研究前沿具,在现实中具有重要且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深度学习在图数据上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本文围绕图数据挖掘的关键问题,建立了一个新颖且强大的图上的归纳式神经元算子学习框架。通过将图挖掘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图上的归纳式神经元算子学习问题,很多原来棘手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管道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取得很大进步。水平井牵引机器人属于管道机器人的范畴,在石油开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水平井井身结构的复杂以及井深长度的增加,具备大牵引力潜力的液压驱动牵引机器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应用的水平井液压驱动牵引机器人大多存在牵引力不足、适应性不强、可靠性不高以及运行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工作范围以及发展进程。针对牵引机器人存在的以上
载人探月序列任务的设计与仿真,可以解耦多个飞行任务,有效减小任务规模,提高任务成功率,对我国载人登月任务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基于环月空间站的载人月球探测序列任务展开研究,研究成果如下:提出了伪春分点有限傅里叶级数轨迹成型法。利用逆动力学解析法,建立了改进春分点摄动方程的逆动力模型,由此提出伪春分点有限傅里叶级数设计方法,研究了面内多圈大偏心率转移以及深空转移的小推力轨道设计。针对三体条
水面航行器、水下滑翔机、海洋机器人、导航浮标等海洋工程装备是海洋资源探测和海洋权益维护的关键技术装备,缺乏高效可靠供电方式是制约上述装备走向实用化的技术瓶颈之一。结合当前海洋工程装备高效供电方式缺乏的现实需求和现有大型波浪能转换装置难以直接用作小型海洋工程装备供电模块的技术障碍,本文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全新的基于自适应对转式运行机理的小型波浪能转换装置,转换装置的核心换能部件即为波浪能吸收器。新型波浪
当前,空间碎片环境日益恶劣,对于空间环境的治理任务迫在眉睫,亟需发展一种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及强通用性特点的主动式空间碎片清除系统。空间柔性网抓捕技术以其成本低、容错率高等应用优势,特别适合于对空间碎片这类非合作目标的捕获,已成为当前空间碎片主动清除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低轨空间碎片清除为应用背景,以空间柔性网抓捕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仿生学理论与方法开展应用研究,提出了一种批量低轨空间碎片清除方
超燃冲压发动机中液态燃料的雾化及混合性能对发动机性能有决定性作用。液态燃料垂直喷入超声速气流中的变形、破碎及雾化特性的研究是建立燃料分布模型的基础。本文采用高速激光阴影、显微成像系统及相位多普勒分析仪(Phase Doppler Anemomitry,PDA)着重研究了液体射流近场的流场结构、射流轨迹、表面波特征及液滴空间分布,建立了射流轨迹模型,揭示了表面波产生及发展机理。采用VOF(Volum
薄板构件广泛应用于飞机的关键部位,其质量可靠性自然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对于宏观缺陷,目前存在的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已发展的较为成熟。而对于引起这些宏观缺陷的主要原因,如疲劳、蠕变、腐蚀等,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方法对其过程进行监测与评价。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超声非线性效应与材料损伤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非线性超声参量可以随着材料损伤程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地改变。对于薄板构件的检测,超声Lamb波是较为合适的
风暴轴是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对全球热量及水汽的输送有着重要作用。随着高分辨率观测资料及数值模式的应用,研究中小尺度海洋涡旋对风暴轴的影响可以进一步理解风暴轴的发展和演变机制,有助于完善中纬度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理论,对于预测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ERA-Interim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通过比较不同海温分辨率时期风暴轴的差异,阐明了海温分辨率的提高对风暴轴的影
台风双眼墙(CEs),又名同心眼墙,是强热带气旋(TC)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结构特征,双眼墙的形成(SEF)以及内外眼墙的替换过程(ERC)会导致TC强度和结构发生突变,大大增加了 TC强度预报和风雨预报的困难。海气相互作用是影响TC发展的重要物理过程,TC经过后引起的冷尾流和强烈的海浪直接影响海气间的能量交换。为了研究海洋对CEs的影响,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区域海-气-浪耦合模式,成功模拟出S
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会受到低至几赫兹高到几千赫兹的振动激励,剧烈的振动和冲击载荷使航天任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了严重威胁。随着航天器对结构减振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工程结构越来越难平衡承载能力和质量约束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受山羊在悬崖间奔跑和跳跃时其腿骨轻松自如对付落地冲击的启发,本文提出了基于山羊腿骨微观组织构造和结构的仿生减振结构设计思想,并围绕密质骨微观结构分析、仿生交错复合结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