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径流作用下泥石流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灾害,其分布十分广泛,据统计,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超过60多个国家和地区遭受过泥石流灾害,甚至产生灾难性破坏。本文以坡面松散土体为研究对象,考虑坡面径流的作用,运用水文学、流体力学、土壤水动力学、材料力学以及极限平衡理论等,从入渗锋形成与演绎、坡面径流入渗对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及坡面径流作用下泥石流形成力学机理等方面出发,揭示了坡面径流作用下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得到如下成果:(1)基于Green-Ampt入渗模型,结合Philip入渗模型推导了坡面径流入渗作用下入渗锋深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入渗模型试验验证了其合理性。(2)以入渗试验土体为例,获取了入渗锋的演绎特征,即入渗锋深度随累积入渗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二者呈线性关系;随着入渗锋不断下移,相应的入渗率却在减小,二者为一个递减函数;入渗锋深度与t呈线性关系。(3)基于直剪试验,得到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干密度的土体,其内摩擦角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降低,而粘结力均随含水率的增大呈抛物线变化;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坡面径流入渗对坡体浸润线、孔隙水压力以及体积含水率的影响。据此,揭示了坡面径流入渗对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4)利用材料力学推求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解释了坡面径流作用下土体的开裂机理;考虑径流剪切力、裂缝中水的静水压力和径流冲击力,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坡面径流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得到边坡在天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当有坡面径流作用时,稳定系数小于1,并且降幅达75%。
其他文献
洋流活动激烈的海域、沿海围垦区域的人工回填土和吹填土、河流三角洲冲积地带的土均可视为由砾石、砂、细粒土(粘土和粉土)等按某种比例混合而成的、具有内部结构的可液化混合
目的:研究异牡荆素(ISOV)对人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源性干样细胞(LCSLC)MnSOD/p-CaMK II信号通路及致瘤性的影响。方法:1.用10%血清DMEM培养基体外培养人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无血清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超低粘附培养法得到LCSLC,并分别进行扩增。不同浓度ISOV(1.0、3.0、10.0 μng/mL)处理 LCSLC。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LCSLC 的 MnSOD、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