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入21世纪的信息社会,在“互联网+”与全球经济化相互作用下,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加快传统农业发展进程,“‘互联网+’现代农业”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国外,尤其作为信息业龙头的美国,对“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成熟。美国大部分区域已实现了农业网络化、农业综合化发展。通过借助其独特的土地资源、强大的资金后盾、完备的科技研发和专业化的人才小组,实现了美国“‘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和实践经验,走出带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互联网+”发展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核驱动力,也是中国实现未来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农业信息存在于农业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成为发展农业的无形资产,已经运用到农业生产,流通以及销售各个环节。因此衡量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于互联网与农业资源的配比结合。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在不断的变化着,其中互联网发展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标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评估“互联网+”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新动能培育的促进程度有助于我国未来农业现代化的长远发展规划,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极大的现实意义。实证部分选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作为衡量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指标和因变量,以“互联网+”表示农业信息化水平,即以计算机拥有量、宽带拥有量、互联网普及率作为自变量,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化肥施用量、农业灌溉面积和农业支持度为控制变量,构建计量模型,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变量IRP(互联网普及率)、CO(计算机拥有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力军。其他变量TAV(农业机械总动力)即使通过了回归方程的检验,其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将是中国农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并向相关政策制定者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