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或Ⅱ级的产妇,年龄20~35岁,体重52~85kg,所有患者无硬膜外穿刺禁忌,无长期酗酒、吸毒、滥用药物、慢性疼痛及精神障碍。随机病人分为A、B、C三个组,每组30例,术前向病人讲解术后镇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获得病人对术后镇痛的同意和配合,解释术后疼痛的规律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教会患者熟悉使用硬膜外PCEA泵,培训专业医务人员记录术后各时段评分。三组病例均不用术前药,入室后开放静脉,采用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侧置管3cm,穿刺成功后给予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观察5 min测麻醉平面,给予2%利多卡因10 mL。术后硬膜外镇痛泵配方:A组芬太尼0.5 mg+罗哌卡因150 mg+生理盐水共100ml;B组舒芬太尼50μg+罗哌卡因150 mg+生理盐水共100ml;C组罗哌卡因150 mg+生理盐水共100ml。术毕前15min格拉司琼3 mg静注,将止痛泵接入硬膜外导管开始镇痛,设置2ml/h、2ml/PCA、锁时15min、镇痛时间为50h。硬膜外麻醉失败或术后硬膜外导管脱落者除外。评估并记录术后4h、8h、16h、24h、36h静息时的。VAS评分、Ramsay评分、总PCA按压次数进行比较;并比较三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1.三组病人术后静息时VAS评分三组间进行比较,在4h、8h时,B组低于A组、C组(P<0.01),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镇痛效果优于A及C两组,A、C两组之间镇痛效果无差别;在16h时,B组低于A、C两组(P<0.01)、A组低于C组(P<0.01),表明B组优于A组,A组优于C组;在24h及36h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表明该时间段各组镇痛效果一样。
2.三组病人Ramsay评分三组各时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总PCA按压次数在PCEA镇痛按压次数三组间进行比较,显示B组按压次数低于A组及C组,B组与C组及B组与A组的均数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C组比较两组之间无差别(P>0.05),表明B组的镇痛效果优于C、A两组。
4.不良反应情况三组PCEA术后镇痛病人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出现下肢麻木方面,B组出现1例,A组出现3例,C组出现4例,经x2检验表明B组低于A组、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由于其他两组;在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腹胀及呼吸抑制五个方面三组进行比较均无差别(P>0.05)。
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效果更佳,术后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